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红旗出版社《朗诵中国》新书首发

祖国生日,献上我的祝福

  本报杭州9月25日讯

  记者 吴孟婕

  连续多年担任央视春晚及各类大型综艺晚会的策划人和撰稿人,多次中标担任国内外重大体育盛会开闭幕式活动总策划——大多数时候,朱海是一个“藏”在幕后的“魔法师”。今天下午,在红旗出版社举办的《朗诵中国——朱海朗诵诗选》新书发布会上,他坐到了台前。

  这是一本近500页的“大部头”,颠覆了人们对于诗集“清且瘦”的常规想象。“读者”名单可以列出一长溜,几乎涵盖了国内最著名的播音员、表演艺术家、歌手等。诗歌题材涵盖了近年来的重大事件,如抗击冰雪地震灾害、奥运会、世博会、“神舟”和“天宫”上天等,立意高远,激情澎湃,火热的句子连缀成当代中国宏大的历史画卷。10月1日,“美丽中国光荣梦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音乐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朱海创作的诗歌《梦想照亮中国》也将进行配乐诗朗诵。

  “遣词造句”的人往往不善言辞,但朱海是个例外。他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会用语言拉你一起穿越现实,游走在各种回忆和历史场景之中。他是真有一点魔法师气质的——故事经他之口,特别有画面感,有时候会情难自已地感动,有时又会被莫名其妙地逗笑;他的诗也是如此,能带给听众瞬间感动和深刻记忆。朗诵艺术家丁建华说:“写下如此动人的诗篇的人,一定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演员凯丽说:“读朱海的诗是一种幸运和幸福的体验,各大晚会导演发邀请时,一听有‘朱老师的诗’,我们立刻就来了精神。”

  “我与未来紧紧相拥,成长之梦在无限延伸,信心和勇气都能获胜,多么神圣,多么兴奋……”今年夏天的南京青奥会“捧”红了两首歌——会歌《梦无止境》和主题曲《点亮未来》,前者感动,后者动感,向世界唱出了青年追梦之路;“读着时间,寄来的春天,花儿漫过,无边的原野,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在这生命怒放的季节……”近来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片尾曲娓娓道来、婉转动听,在观众心中激起波澜。作为它们的词作者,朱海说:“有人说主旋律无关艺术、只关情感,但我相信,只要为情所动,一定有艺术的力量存在。”

  让所有人感动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朱海的诀窍是“寻找情感浓度的最大公约数”。但无论是自由创作还是命题作文,他一直有一个坚持,在作品中用“我”而不是“我们”。“我渴望用母语编织称诗句的花环,高悬在生命之树昂首伸展的枝丫上,我期待用母语大声地告诉远方,是她的爱,把我的祝福送到你的身旁……”在新书开卷诗中,他这样写道:“我”的视角、“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

  “有人歌唱、有人起舞,有人朗诵”——这是朱海那一代人的文艺青年生活。那时的北京工人体育馆,每逢周末都会聚集起几万人,不是看演唱会,而是读诗——瞿弦和、齐越等人一站上台, 全场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结束时,掌声山呼海啸。在杭州长大的朱海没有亲历这样的现场,但仅仅是想象,已令他心潮澎湃:“歌颂真善美的情怀,永远不应过时;好的文字是流动的音律,不仅是写给眼睛看的——字吸,歌呼,融化在心里。”

  有朋友听说朱海要出诗集,调侃道:“现在没人读诗了,首印2000本足矣。”但朱海仍认真对《朗诵中国》进行了15次编校,创下红旗出版社社史上的最高编校纪录。“诗不是让人拥有什么,而是诉说一种情怀,它属于生命品质的范畴。”朱海说,“为了编织美丽的母语花环,为了每一个热爱朗诵的你,一切都是值得的。”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祖国生日,献上我的祝福 2014-09-26 3635168 2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