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杭城环卫工青黄不接——

没有他们,城市会怎样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盛相良

  走在大街小巷,环卫工人特有的那一身橙色,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他们的工作简单而平凡。但是否有人想过,如果这个城市没了他们,会变得怎样?

  记者从杭州市容环卫监管中心了解到,目前正是主力的这批环卫工人即将在10年内退休,年轻人又很少愿意从事环卫作业,环卫工人招工难问题逐渐凸显。

  年轻人不愿干

  台风“凤凰”刚过去的那天,杭州中河路屏风街一地积水。

  一大早,中北环卫所的小班长黄红梅就和工友们一起,穿着高筒雨靴,拿着大扫帚,奋战在排水一线。

  排水不是个轻松活。处理比较多的积水,需要两三个人合力推扫把,才能将水慢慢扫进窨井里。秋凉阵阵,没过多久大家却干得满头大汗。记者发现,这个7人小班,所有人都在40岁以上。

  目前,杭州主城区共有一线环卫工人12000多人,其中女性占七成以上。八成多年龄都在40岁以上,10年内这批主力就将退休,离开工作岗位。

  “天天日晒雨淋的,现在哪有年轻人愿意来干这活。”黄红梅有些自嘲地说。

  黄红梅已在杭州从事环卫工作整整20年。当年她与丈夫从江西玉山来杭时,只有24岁。多年来,至少有近百名玉山人循着这对夫妻的脚步,陆续来杭从事环卫工作。“现在有两个特点,一是愿意来的人越来越少,二是来的人年纪越来越大。”黄红梅说。

  那道坎难跨越

  黄红梅的丈夫盛正河说,对环卫工来说,辛苦倒是其次,真正难过的是自己心里那道坎。“刚开始经常被人看不起,几次都不想干了。”

  这几乎是所有环卫工人的心病。一位叶姓的环卫工人向记者讲述,她在清扫自己的责任片区时,被一家正在装潢的美容店店主叫住。店主认为她想偷偷把垃圾扫到自己门前,而叶师傅说自己是想把美容店门口的垃圾扫掉。没争辩几句,对方就抡起扫帚,一下子打在她肩膀上……

  曾有朋友提议,让盛正河一起合伙做生意。老盛说当时也动了念头,后来考虑到家里两个孩子,想着还是稳定一点,就把保洁工作进行到底了。

  “已经买了9年养老保险,只要交到15年,每个月就能领到一笔钱。”盛正河说。

  这是很多环卫工作者的内心想法。他们一方面做着“稳定”、“可以解决后顾之忧”的环卫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兼职钟点工、护工,以获得更多收入。

  为了增加收入,大多数年轻人都想去沿海城市的工厂打工。“前段时间,所长让我们回村里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出来干环卫的。结果,年轻人都不愿意来。”黄红梅说。

  招工难令人忧

  环卫工招工难并不是刚刚出现的问题。环卫监管中心副主任郑胜全告诉记者,由于环卫工作比较辛苦,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也不高,招工问题由来已久。杭州主城区自2008年出台文件,大幅提高环卫工人收入后,用工招工难现象一度得到缓解。但近年来,招工难问题又开始凸显。

  郑胜全说,从安全作业角度出发,环卫行业不得聘用超过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员,而环卫工人又以女性为主,目前作为从业主体的60后逐步向退休年龄过渡,招工主体渐渐向70后、80后转变,而事实是,愿意从事者确实很少。

  以盛正河、黄红梅夫妻俩为例,两人住在市区灯芯巷社区的平房车库已有近20年,四五平方米的斗室承载着夫妻在城市生活下去的勇气。

  “像我们入行早的工人,单位都会给我们找附近的住处。但现在住房紧张,这几年新来的工人都已经不提供住宿了,我的好多同事都住得很远,每天骑车40分钟来上班。”盛正河说。

  为缓解招工难,杭州环卫部门希望,针对身体健康、自愿继续工作的女性环卫工人,经劳动部门批准,用人单位可继续录用她们至55周岁。假设这5年的难题可以缓解,那么5年之后,10年之后呢?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没有他们,城市会怎样 2014-09-26 3633424 2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