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美国梦,故乡情

  ■江冬

美国梦,故乡情

  前不久,我和儿子一起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旅行。期间除了几天的跟团游外,大部分时间是住在朋友家里,由朋友带着四处转转。这样的旅行方式不赶、不累,还能近距离观察和接触,从而对美国生活有个较为深度的了解和感知。这次美国行,我遇到了好多中国老乡,他们的美国梦,故乡情留给我难忘的印象。

  Jay和Ben都属于90年代初出国潮风行时走出来的学界精英。Jay是我大学同寝室好友的哥哥,典型的学霸,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分配到浙江大学任教,后到美国攻读博士继而留在美国。我只在读大学时见过他几面,之后就没见过面。第一次到美国人生地不熟,我和儿子首站到洛杉矶就在他家落脚。第二天他们一家人陪我们游览了圣莫妮卡海滩、迪士尼音乐厅、盖蒂艺术中心(Getty Center)等地,他们的儿子讲满口流利的英文,见我们一愣一愣的,Jay就不时提醒儿子讲中文。为不耽误Jay上班,有几天我们跟了当地的团,当日来回,参观了圣地亚哥、环球影城等,但每天晚上,Jay必然是在我们下车的地方等候,悉心安排我们的晚餐,同时向我们介绍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他说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回国创业的打算,他是从事大数据研究工作的,但凡国内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还是想回国的。言谈中Jay的故乡情和兄妹情多有流露,爱屋及乌,所以他对妹妹的同学都百般照应,着实令人感动。

  Ben是我一个朋友的高中同学,当年也是在美国读的博士,已在旧金山生活20多年。我的朋友委托他在旧金山带我们游览。在斯坦福博物馆观展时,Ben的认真程度不亚于我们,在引领我们的同时自己也很投入地看,拍了很多照片。当年学霸的影子依稀可见,做任何事都很专注,能随时随地进入角色。在斯坦福校园小憩时,我问他是否喜欢美国的生活?他说,只是已经习惯美国的生活而已,最感内疚的是离父母太远无法尽孝。前几年回去看望年迈的父亲,与父亲聊了很久后,父亲突然很平静地告诉他,你知道吗?我有个儿子在美国。那情境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心酸。

  Leo和Fei算得上是中国商人的代表,他们都是温州人,都是我认识多年、知根知底的朋友。他们的别墅位于美国纽约州的长岛,是一座特色鲜明的郊区富人区,以医生、律师和个体商户为主,这些人买房大部分是自己居住,小部分是进行投资。长岛距离市区较远,环境非常优美,治安良好。长岛富人区豪宅价格多在100万美元以上,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国商人在此置业感觉比国内更具性价比。Leo现在的身份是江浙华人商会的会长,在美国打拼已经20多年,也算是混得有头有脸了,但他毫不避讳当年千辛万苦携妻偷渡美国以及如何赤手空拳混迹美国的不堪经历。他两次接待我都是在纽约法拉盛(Flushing )的中餐馆。法拉盛是美国纽约皇后区境内的一个区域,近年来逐渐成为亚洲裔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等地的移民聚居的地方,是曼哈顿唐人街(人们习惯称华埠 China town )之外,纽约第二个华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已发展出具有浓厚东亚风味的商圈,但环境较为脏乱差。在这里,不需要讲英语都能做生意;在这里,找不到身处美国的感觉;在这里,真的赶不上当今中国的速度。Leo说,我来了这么多年了,有时还在问自己,我来的是美国吗?

  Fei和Leo 同为商人,情况却又不同。Fei是在国内做生意发家致富的,6年前移民美国,试图寻找更好的商机。移民美国后,女儿到美国念高中,现在已是大学三年级了。随后又在美国生了个儿子,现已5岁。但他们目前的烦恼是,生意的主战场还是在国内,身为美国公民的儿子马上要上学了,究竟是放国内还是国外呢?如果从小让他在国外,家庭亲情如何维系,以后儿子长大了,与父母的思想语言交流都成问题,某种程度上等于是失去了这个儿子。如果让他在国内,似乎又心有不甘,毕竟能够有条件在美国享受蓝天白云,享受自由空气,享受高福利的人不多。但我相信他们在两难取舍中最终会选择亲情,因为Fei的妻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女儿已经决定大学毕业后回国发展,对于我们来说美国的使命即将完成。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美国梦,故乡情 2014-09-26 浙江日报2014-09-2600016;3619749 2 2014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