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贤新城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寻文化遗珠 塑新城格调
王钏
崇贤新城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寻文化遗珠 塑新城格调
王钏
大运河流淌千年,千年的碧波激荡,冲刷出崇贤独一无二的文化厚重感。自崇贤1935年建制以来,水的韵味萦绕不去,在崇贤人的梦里似乎都能听到清脆悦耳的水流声。也因为水,崇贤的文化显得饱满充盈,一捏一掐,饱含传说与故事的水滴子便落了下来。
在这个烟雨弥漫的江南小镇,神奇的水乡作物正在拼命生长,如大红袍荸荠、清脆莲藕、白胖的茭白等;口口相传的民间小调在坊间悠悠唱起,诉说春雨般绵长的往事。厚重的历史遗产给了崇贤人无与伦比的文化自信,在面临蓬勃发展的新城建设时,文化比任何时候都承担起了塑造一座新城格调的历史重任。
崇贤应运河而生,伴运河而兴,衍生出丰富而又独特的地域文化。时光退回到几十年前,崇贤人的文化盛会充满新奇和趣味。古时端午时节,上百条龙舟齐集运河畔鸭兰港,龙旗猎猎、锣鼓喧天,水花在呐喊声中四溅,围观的人群收获了忘我的宣泄和尽兴。旧时在三家村、鸭兰村,年年举行着崇贤红火的“麻皮会”(庙会),四邻八乡的民间故事、民俗样式都在那表演,有《十样景》这样的说唱艺术,也有载歌载舞的石前《花篮》表演,热闹非凡。
时间飞逝,五彩缤纷的盛会在记忆里褪了色,饱满的声音、多情的动作只化为老人口中絮絮叨叨的词汇。
民间传统文化带给崇贤人关于归属的魔力,如何寻回她们?崇贤街道开始了苦苦思索和追求,从自身文化的梳理和古老传统的寻找开始,一场文化兴盛热潮正在悄然涌来。
独特的文化数据库
在被运河水滋润的崇贤大地上零星散落着许多精彩的传说、人物故事以及珍贵的民间艺术,它们隐藏在时空的尘埃里,被人们渐渐忘却。重塑文化自信首先要做的便是寻找自己的精神根源,在崇贤不乏这些热衷于探索和奉献的人。
曾兼任过首届余杭县文联副主席的老人,从2004年退休起就投身于崇贤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他一直坚持文化工作必须走进百姓生活,去发掘最原生态的文化遗产。崇贤有11个建制村,两个社区,有数不清的里弄小巷,当时普查小组的8个“老崇贤”——有供销社人员,负责记录民间技艺;有退休教师,收集民间文学;还有当地医生,收集土单方。陆云松等人则负责寻找民间小调和游艺。
在普查中,陆云松一行人提着录音机,挨家挨户寻访本地老人,录下久未传唱的民间小调,在最后的传承者还在时记录下这宝贵的音符。之后在他的建议下,这些资料被集结成册,成为研究崇贤文化的珍贵素材。
如陆云松之人所历经艰辛搜索的崇贤文化若只是躺在书本里无人问津,那就太可惜了。为了回溯往事、记录现在,《崇尚贤德简报》及《崇贤》杂志应运而生,成为崇贤记忆很好的记录者和观察者。
崇贤人通过文化家底的排摸,掌握了自身文化习性和经验,获得了与文化相匹配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一项更加庞大的文化梳理工作也展开了。
2012年崇贤街道申报“崇贤文化丛书”为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并定在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乃是崇贤文化整理工作的集大成者。崇贤文化丛书共6册,分别为《民间拾艺》、《爱的承载》、《运河散语》、《漫步家园》、《崇贤记忆》、《水乡诗吟》,目前已完成5册的出版发行,集中展现了崇贤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人文精神。
崇贤文化活水来
除自身文化梳理外,崇贤还致力于恢复看得见的传统文化项目。
“崇贤花篮”是崇贤街道的特色非遗项目,是2008年全国非遗普查的重点项目之一。盛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崇贤花篮”,表演形式又唱又跳,与其一同传承下来的还有富有地方色彩的小调。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向阳村村民主演的花篮《赌客调》,曾在杭县首届农民艺术节荣获表演一等奖,但之后花篮表演濒临失传。2013年,崇贤街道为了传承文化精髓,重新演绎花篮表演,邀请了在舞蹈及群众艺术领域的权威专家,重新编排了崇贤民间舞蹈——“崇贤花篮”。经过近半年的排练,一支集30名崇贤乡村舞者的优美花篮舞频繁登上各大舞台,获奖无数、好评如潮。
曾经的鸭兰村有着崇贤红火的“麻皮会”(庙会),如今鸭兰村的乡村文化节一派欢腾,处处欢歌笑语。到2013年,各村(社区)的文化节活动已经全面铺开。除此以外,崇贤街道文化惠民活动也层出不穷,举办了各类节日活动、文体比赛、送戏下乡、相约周末文化夜市、电影下乡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崇贤文化艺术节品牌活动,涵盖书画摄影采风、非遗展示、文化创意产业交流等内容,丰富了崇贤人的精神视野。
崇贤古老传统的有力恢复和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方面得益于崇贤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多重设计和投入,另一方面还得益于一支文化队伍的建设。
位于崇贤新城核心区的崇贤文体中心大楼,集图书室、教育培训室、文艺排练厅、体育健身房等功能于一体,总投入达3000余万元,已于2010年投入使用。2014年鸭兰村建造礼堂大楼,建成后的大楼集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综合展示为一体,同时投入达81万余元的鸭兰村古戏台及戏台广场已于今年5月建成完工。
崇贤文化队伍现已组建“花篮”表演队、绣花表演队、舞龙队等十余支特色队伍;还有一支特殊队伍——崇贤文化宣传员。他们大都是普通老百姓,怀着一腔热忱,积极联络邻里街坊,发掘民间人才并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彩色文化”的斑斓梦
崇贤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当前发展相碰撞,迸发出“彩色文化”的思想火花,文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彩色文化”包括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本色文化、彩色文化。鸭兰村革命教育基地带动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通过发掘传统手工刺绣、古琴制作、灶头画等民间民俗,崇贤以“彩色文化”为主题的手工技艺产业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近年来三家村藕粉已从机械制作逐步回归到手工制作,中断了近30年的削片藕粉工艺也已恢复,以“绿色文化”为主题的传统农渔产业正迎来春天。崇贤的民间刺绣艺术历史悠久,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如今崇贤绣花女已近5000人,绣花产值超两亿元,绣品享誉国内外,“本色文化”发展得如火如荼。
崇贤的发展深深扎根于自身的文化基因,从过去汲取知识和经验,崇贤人从容面对未来,文化薪火也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安吉举办
上交礼品拍卖会
“4800元第三次,成交!”随着拍卖师一声槌响,一块浪琴牌男士手表成功拍出,现场响起一阵祝贺的掌声。这是近日在安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拍卖会。此次公开拍卖的标的物为近3年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上交的礼品,包括白酒、香烟、手表、服装等,这也是安吉县首次举行上交礼品的拍卖会。
在拍卖现场,一位乡镇领导干部说,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拍卖会,大家的参与对党风廉政建设也是一种支持,来参加这次活动对自己实际上也是一种警示和教育。
拍卖会结束后,县纪委有关人士说,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收到的礼品应当上交,但对上交的礼品如何处理是个难题,本次公开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上交县财政,用之于民,开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上交礼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礼品的应用价值,定期组织公开拍卖,作为一项长效制度坚持下去。
(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