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莫打小算盘
丁谨之
“十一”黄金周临近,全国多家景区门票开始集体涨价。据统计,全国171个5A级景区中,已有101个景区票价过百。面对民间一片怨声,各大景点纷纷喊冤,称涨价是为了限制游客,所得资金将用于保护文物和改善服务。但游客认为,诸多景点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与价格并不成正比,文物保护的效果也难以体现。
景区门票调价,本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同一景点门票价格上调频率原则上不低于3年,对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重要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应公开举行听证会。但面对火爆的节假日旅游市场,法律法规沦为空文,“保护文物”是景区涨价冠冕堂皇的理由。
逢假必涨,看似是市场作用,其实是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无需体制创新、提升服务,简单地一改门票上的数字就可收到真金白银。虽然景区许诺涨价收入用于文物保护,但景区账簿不对外公开,文物保护程度也没有国家标准去衡量、评定,效果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景区如要涨价,请先公开详细账本。建立国家公园、省立公园预备清单制度,建立合理的门票构成机制,尽量做到透明公平。着眼长远,景区应逐步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谋求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