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让座,需换位思考
王庆丽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公交让座的新闻引人热议。先有武汉一小伙搭乘公交车未给老人让座遭围殴,后有郑州一老人因年轻人未给自己让座连扇对方四个耳光后猝死,“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说法开始流行。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也正因如此,许多公共交通工具上才会辟出专座,予以照顾。而现实却是,许多公交车上的“照顾专座”上坐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姑娘小伙,当他们看见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走上车后,有人选择了视而不见,有人把头扭向窗外或者佯装睡着。
这些人有自己的辩解:既然是公共交通工具,大家花了同样的钱,就应享受同等的待遇,不能以年纪进行区分。还有人认为,“让座”只是一种道德要求,而非法律规定,我有我的辛苦,想坐下休息,那些每天有大把时间可以休息的老年人凭什么要求我让座?
文明让座,需要当事各方换位思考。若是今日在摇晃的公交车上站着的是自家的爷爷、奶奶,若是有朝一日我们也逐渐老去成为体弱而无助的老年人,我们是否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样的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无论身处何种情境,都应当成为每一位年轻人牢记并践行的人生守则。
而对于那些搭乘公交车的老人来说,也应对每一位愿意主动让座的年轻人真诚地道一声“谢谢”;若是需要座位,还应心平气和地去与对方商量,而不是用一种理所应当的心态,对对方颐指气使,甚至使用暴力。
事实上,许多老年人在让座一事上也表现出豁达、体谅的一面。据媒体报道,今年81岁的杭州老人罗祖煦至今已送出了3000余张由她亲自制作的致谢卡,感谢每一位在公交车上为自己让座的陌生人。在北京,还曾有老人集体提出“错峰出行”的倡议,号召大家尽量不在早晚高峰出行,与奔波在上下班途中的年轻人争抢公共交通资源。
一个让座的微小举动,体现的是每个人的素养及心态。人的生老病死,我们都将经历,亦都渴望对此能多些宽容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