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视野

文章导航

向着创造世界奇迹而奋进

——关于加快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我国唯一在县级市实施的国家战略。这是对义乌过去改革发展实践的肯定,同时也赋予了更艰巨的使命。

  过去:创造了“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义乌人民创造了浙江奇迹、中国奇迹。义乌改革发展的经验很值得学习推广。

  首先,要学习义乌人创新干事的精神。一踏上义乌的土地,我们就会感受到义乌改革发展的热浪,给人以兴奋和力量。义乌由当年的街头小商品市场,如今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著名商贸城。可以说,义乌人民的创造,是浙江,甚至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缩影。

  从义乌的发展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历史就是在人民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优势,也是在这种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历史的奇迹,往往就是在人民群众这种自然而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其次,要学习义乌人吃苦实干、善于经商的精神。“奇迹”不是“吹出来”、“喊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靠吃苦耐劳“熬出来”的。这方面,义乌是有历史文化基因的。这就是当年“鸡毛换糖”的精神,“拨浪鼓”的精神。历史上的义乌人,就有着“手摇拨浪鼓、脚走四方土”的经商传统。30多年来,在这种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帆,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义乌改革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尊重客观规律,使我们的决策部署深深扎根在当地的历史土壤之中,才能结出丰硕的实践之果。当然,不仅要继承历史传统,关键还是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义乌人民的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实干精神以及尊重历史的文化情怀,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改天换地的活力。

  再次,要学习义乌始终坚持“商贸立市”的战略思路和咬定目标不动摇的韧性。义乌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扭住“兴商建市”不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体现出了坚韧的气质。正因为这样,才有今天的“奇迹”。朝三暮四干不了大事业,而持续不断的滴水则能穿石。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深入调研、总结、推广义乌改革发展经验,号召各地学习借鉴。其中有一点,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抓住商贸立市、商贸兴市这个战略思路不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提升。如此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义乌的发展战略目标,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定力和工作耐力。30多年的发展“修行”,今天终成“正果”。

  义乌围绕“小商品”,创造了改革、发展的中国奇迹。可以说,“小商品”创造了“大奇迹”:“小商品”形成了“大市场”;“小商品”带动了“大产业”;“小商品”促进了“大城镇”;“小商品”惠及了“大富民”;“小商品”走向了“大世界”。义乌改革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义乌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很值得学习倡导,义乌的改革发展经验很值得总结推广。

  义乌改革发展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大地上、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是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活生生的教材,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新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0多年的改天换地,义乌的土地还是这块土地,但是,现在是一方热土,一块活力四射的热土。这里,财富大量涌流,义乌人的聪明智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展望未来,义乌更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希望。

  未来:尚待创造“世界奇迹”

  今天的义乌,可以说创造了“中国奇迹”。

  作为一个县级市,义乌的市场辐射力早已影响全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有了较高的知名度。那么,对义乌的未来发展前景,能不能明确提出创造“世界奇迹”的目标呢?我们认为,作为努力方向、奋斗目标,是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的。

  想当年,谁能预见到义乌人用30多年时间,就创造了中国的奇迹呢?谁又能说30至50年后的义乌不能创造“世界奇迹”呢?更重要的是,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在义乌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的改革发展已上升到了国家级战略层面,而且十分明确,义乌是以国际贸易为龙头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目标指向就是“国际贸易”、是中国小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国际性平台。还有,目前义乌已经有了向建设全球性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商贸名城前进的坚实基础。所以,提出义乌再创“世界奇迹”,虽任重道远,却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央、省里赋予义乌的新使命,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寄予义乌的新期待。

  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去开创新的历史。

  现在,义乌又面临着国内国外发展的新形势,面临着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面临着市场、产业、城乡转型发展的新任务。机遇也好,挑战也罢。这是一个改革、发展都需要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里有商品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有市场的转型升级,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的转型升级,城乡形态的转型升级,还有政府的转型升级,等等。这个阶段的改革发展任务非常艰巨。以前的改革发展优势已释放得差不多了,存量的优势也已发挥得差不多了,但改革发展的增量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培育出来。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步入“新常态”。如果说过去“放点权”就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的话,那么,现在则更多地要依靠创新才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创新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义乌综合改革试点3年来,无论改革工作还是发展实践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像“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落地提速、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批准、义乌空运口岸开放进入会签阶段、国际陆港城市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开始对接、贸易金融专项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以“三单一网”为突破口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速等方面的进展,都充分证明,改革可以大有作为,发展大有空间。随着改革举措的推进,极大地解放出新的活力,推动着新的更快发展。2013年,义乌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达到了78.2万标箱,同比增长19.5%;外贸出口在2012年同比增长150%的基础上,实现出口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33.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73.3%。义乌的进口、转口和服务贸易也稳定增长,2013年分别达到4.1亿美元、29.29亿美元和43.27亿美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6倍、146.5倍和19.7倍。在国际市场比较低迷、出口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么快的增长量,说明改革能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今天的义乌,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处在转型发展之中,都需要进行新的创业。作为国家层面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区,赋予了更高、也更难的改革发展新使命。可以说,义乌正处于由创造“中国奇迹”向创造“世界奇迹”转变的“十字路口”,面临不进则退的历史性考验。

  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义乌有了向创造“世界奇迹”攀登的良好基础,但另一方面,我们离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从现代城市形态讲,感觉义乌还不太像个都市,还没有一看就让人为之一振的都市景象,还谈不上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在城管方面也稍感繁乱,这也许因为物流、车流、人流比较多的缘故。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还要下些硬功夫。虽然义乌城市发展很快,基础也不错,但城市建设容易管理难,这是普遍规律。

  第二,城市的布局、建设也是雷同化、传统型的比较多,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市场型的城市风格。义乌的城市建设还是有些缺憾的。比如,街景、建筑物风格还需要特别讲究,要有自己的城市风格和文化。义乌也许应该是一座现代的市场型城市,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以及该形成怎样的城市形态,很值得深入研究。

  第三,从贸易国际化讲,国际辐射力还不够,特别是出口和进口不成比例。2013年义乌出口总量达到182.2亿美元,进口才4亿多美元。商品能出去,说明有竞争优势,但光出口不进口或进口过少,国际进出口贸易长期失衡,看起来赚取外汇多,但实际上也是个大问题。所谓全球化、国际化,从国际贸易、国际收支角度讲,是“我化他”和“他化我”的统一,而义乌目前的国际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要“化国际”,也要“被国际化”,国际化是双向互动的。当然,作为一个省、市、县,出口量大于进口也是正常的,没必要“半斤对八两”。但如果进口量更大,也就更能提高国际产品在义乌市场的集散、辐射水平。而这种双向的国际化水平,自然也是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国际商贸名城的应有之义。

  此外,如果从国际贸易体制、规则、商务、服务环境等软件国际竞争力来讲,我们离国际贸易的世界性都市,差距可能就更大了。

  总之,义乌要在过去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奋力再创国际贸易现代化的“世界奇迹”。

  目标: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名城

  希望在前,路在脚下。

  创造“世界奇迹”的过程,就是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商贸名城”的过程。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已十分明确,这就是:“以国际贸易为龙头,开展综合改革试验,赋予改革试点新内涵,推进转型发展新跨越,积极发挥国际贸易改革的国家级试点作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小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国际平台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支点作用,努力把义乌市建设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作出新贡献,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新经验。”

  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中的上述这段话,把义乌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概括为发挥“四大作用”,建设“四个目标”,而核心的目标就是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这“四大作用”和“四个目标”,都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定位的,都锁定在了全球性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性的“商贸名城”。这样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今后,义乌应以此为战略方向,扭住不放,不懈奋斗。

  实现上述战略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必须依托小商品,依托商贸,形成以商贸为灵魂、为中心、为主体的国际化都市。经过长期的努力,义乌有没有可能建成类似迪拜、香港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如果实现了,义乌就不只是中国的“奇迹”,而是世界性的义乌,是世界性的“购物天堂”,是以小商品贸易为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了。那个时候的义乌商贸城,是真正国际性的、全球化的。虽然现在的义乌商贸城,使“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涉外企业也有5224家,来义乌经商采购的境外人员有近50万,常居的外商也有近2万人。但是,我们2013年的进出口总量还不到185亿美元,年市场总贸易额也只有2800亿~3000亿人民币左右。我们要看到,光美国一个沃尔玛公司,2013年的净销售额就高达4661亿美元,中国的苏宁云商2013年的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052亿元人民币,而阿里巴巴电商销售额在2012年就突破了1万亿元人民币。

  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家级国际商贸中心和亚太地区、全球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商贸名城,不仅总量要做大,重要的是还应具有更丰富的发展内涵。比如,作为国际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还应该是全球性小商品的集散中心;全球性的小商品研发中心;全球性的价格指数中心;全球性的小商品国际贸易规则“话语中心”;全球性的网上网下购物中心;全球性的小商品会展中心;全球性的商务服务中心;全球性的国际贸易人才中心;等等。省委省政府更是高瞻远瞩地给义乌发展提出了“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的战略目标。没有“宜商宜游宜居”,没有优良的商务、生活环境,要成为全球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化的“商贸名城”,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实现上述目标是非常艰巨、长远的事。目前,要围绕这个目标,做足做深做透“商贸化”、“国际化”这两篇大文章。小商品是根,商贸是本,它们是义乌的竞争资本,是义乌的“看家本领”,是义乌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这个永远不能丢。义乌要商贸、商贸、再商贸;要国际化、国际化、再国际化。这两个是灵魂性的东西。围绕这两个内核,各种措施要跟上去,做好各方面文章。其他的如电商、市场是平台,产业是基础,城市是环境,空港陆港是通道,体制机制是保证,等等,都要围绕上面两个“根基”来展开。

  总之,义乌今后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令人振奋的,也是需要长期拼搏的。

  当前:扭住重点求突破

  最近,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阐述了“十个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于工作实践。义乌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需要讲究工作方法,集中力量,抓住关键,重点实破。

  第一个重点,是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受制约的问题,就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可是,体制机制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需要在全面深化、统筹推进的同时,分轻重缓急,突破关键。关键在哪里?义乌既然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那关键的地方,自然是国际贸易体制机制问题。国际贸易体制机制的内容也很多,作为市、县一域来开展国际贸易体制机制的改革试点,目前比较现实的重点,就是要突出“便利化的国际贸易体制”,或者说在“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上做文章。看看还有哪些不便利?哪些是当前最突出的“不便利”?围绕这个去拓展,去突破,去争取政策,既容易找到共同点,争取支持,又能为企业创造更低成本、更便利的贸易环境。义乌要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提升发展水平,要害的是服务的便利化,也就是要创造最便利的环境。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去全面深化改革,义乌才能继续拓宽路子,才能立于不衰之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奇迹。

  第二个重点,是突出办好一两个会展活动。目前,义乌的会展等活动载体非常多,大大小小、各门各类有10多个,这些活动载体可以评估一下,有好效果的就坚持完善,有些可以整合的就整合。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一两个国家级、世界性的大型会展。比如,聚力办好“世界商会大会”、“世界电商大会”等,重在提升全球辐射力和国际化水平。

  第三个重点,是千方百计提升国际化水平。义乌商贸城从城市形态来说,现在还不是中国的大都市,更谈不上国际性城市,但它的市场、商贸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达到了全国性和一定程度的国际性层面,而且还在不断提升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商品的出口在不断扩大。商品出口是义乌的优势,需要长期坚持。近几年又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改革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口贸易又有了新的发展。接下来,要着力提高贸易国际化水平,在抓好出口贸易、“走出去”的基础上,应该拓展进口贸易、“引进来”的功能。讲国际化,不能只跳“独舞”,要跳“双人舞”。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办法之一,就是扩大进口。现在义乌市场在搞韩国馆、东盟馆、非洲馆之类的国际商品“窗口”,目的也是要多引进来,这是很好的举措。国际化的商贸活动,就是应该有来有往的。

  第四个重点,抓紧布局网上网下、境内境外的全球性商贸网络。当前比较大的一件事,是要尽快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布下义乌的“天网”。义乌是小商品的世界“总部”、全球“中心”,必须有世界各地的“终端”。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载体去布网,撒下一张“天罗地网”。这个搞好了,可能又是“黄金万两”,推动新的发展,也会促进义乌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市场业态。当然,网络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亚非拉等世界各地的市场空间很大。非洲那里比较欠发达,市场发育晚。他们的城市郊区到处是路边的摊点市场,产品档次也不高。如果义乌市场走出去,会有很多商机。当然,我们也要到发达国家建营销网络,编织好全球性这张“天网”。义乌应以品牌、管理、服务、资本为纽带,积极发挥“母市场”效应,构筑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网货营销中心,打造全球的市场分销网络,继续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这些都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第五个重点,是依托“一带一路”打开新通道,推进新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新时期一个重大的国际性战略。义乌应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创造条件开通“义新欧”国际铁路集装箱运输平台和宁波港铁海联运专线。此举对义乌发展意义深远。如果在东亚、中东、中非一带,在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等这些国家的陆路通道打通,义乌的商品就可以更多地直接出去,就可以形成与海上丝绸之路“比翼齐飞”的陆路通道。所以,接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义乌改革发展、建设全球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的确是有长远意义的。

  当然,义乌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多其他的重点工作,都需要做实做好。但在一个阶段里,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去带动全局工作。

  对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要谋划好长远发展,就需要了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义乌现在发展势头很好,未来30至50年、100年会怎么样?我们要对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结构及基本趋势有所了解,明确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从现代经济技术发展动力结构的宏观角度讲,是一个如同飞机起飞的“一体二翼二平台”的结构:“一体”是实业、实体经济,如同飞机“机身”;“二翼”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金融,如同飞机装有发动机的“左右翅膀”;“二平台”是城镇化和市场制度规则(包括法制),如同机场的“跑道”和飞机起飞的组织指挥、制度规则。其他要素都比较可以理解,但对金融作为“动力一翼”可能不太熟悉一些。我们知道,生产出来的产品到市场上流通交易,产品就商品化了,但商品化的基本条件是货币化,而货币的商品化、市场化,就要金融化、资本化。货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核心,是组织调控经济运行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第二个建议,就是创造贸易便利化,离不开市场机制,需要有专业化的大公司作支撑。政府或半政府性服务组织、平台可以有,但不能垄断。要创造多种多样的条件,培育多种服务平台,让市场充分竞争。对为贸易便利化服务的企业平台,政府既要鼓励支持各种“星星”,同时更要有“月亮”、“太阳”,而且要突出骨干“月亮”、“太阳”,使其形成规模效应,创造低而优的便利环境。像义乌港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大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等公司,能提供通关、退税、商检、外汇、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服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降低中小微外贸企业交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完善金融、物流和诚信服务。对这些有实力、有经验、有品位的骨干服务平台,带动力强,而且支持起来也容易见效。

  第三个建议,要关注研究“嘿客”现象。“最后一公里”通常是各种“流”的瓶颈,也是物流的瓶颈。为此,快递企业包括各大电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加以破解。从2013年开始,京东、圆通、韵达、顺丰等电商和物流企业纷纷开设快递自提柜,遍布高档社区、大学校园、地铁站等区域。然而,从实际体验效果看,快递自提柜虽有节省人力、全天候运行的优点,但同样面临投入大、盈利慢,且不能实现全品类覆盖的缺陷。为此,顺丰创新自提模式——推出了“嘿客”,并于近期开张试运营。“嘿客”除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包括ATM、团购/预约、洗衣、试衣间、家电维修等多类业务。“嘿客”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都放置虚拟商品,通过手机扫码、店内下单购买。这种模式与英国最大的O2O电商ARGOS十分相似,有所不同的是,“嘿客”除试穿试用的样品外,店内不设库存。据介绍,“嘿客”标配的JIT(准时生产方式)预约服务,顾客不用支付货款即可向商家预约,待商品到店进行体验后再购买付款,无论购买与否配送均由顺丰承担。这种将物流优势延伸到商店销售,或者说生产——配送——消费一体化的模式,会不会成为趋势?会不会带来什么新业态?对义乌商品市场会带来什么影响?义乌市场如何与此类经销模式对接?这些也是值得关注研究的。

  第四个建议,义乌改革任务繁重,发展趋势令人关注,但工作要求、起点也很高。怎么做到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眼光?怎么把国际与国内发展、内贸与外贸、网上与网下、商贸与制造、科技与产业、金融等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生产与生活、经济与文化、城市与乡村、发展与治理、市场与政府等工作结合好?需要有得力的智库提供服务和支撑。智库可围绕着打造全球性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化商贸名城,立足于中长期提出一些有前瞻性的理念或可操作的思路。30至50年以后的义乌商贸市场会是个什么样?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义乌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小商品专业市场提升到了现在城市型的“商贸”阶段,但在商贸的基础上又会是什么形态的市场?我们认为,可能是“商务”形态的。“商务”比“商贸”形态更高,这如同“商贸”比“商品专业市场”更高一样。将来义乌市场的发展趋向是不是要从商贸发展到商务?还有,在商务的基础上又是什么形态呢?但不管什么形态,它们的根还是商贸、商务。商贸集散度是义乌市场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今后还有什么其他的竞争力?其实,贸易便利化实现之后,还是特别需要向环境方面使劲,所以,义乌的综合环境要上去。从长远来说,义乌城市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纯内陆城市,离江海比较远,缺海缺湖缺大江大河。这是一个弱点、一个软肋。要真正做到百年不倒的义乌城、义乌市场,需要瞻前顾后,防患于未然。而这些都需要有智库的前瞻性研究,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

  【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文根据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调研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08 向着创造世界奇迹而奋进 2014-09-22 3617955 2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