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前行,梦想点亮前程

  关键词:信念

前行,梦想点亮前程

  听,那钟声。敲响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却久久回荡在神州大地,在电视的每档新闻栏目里,在各大报纸的字里行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般的转发与评论中。从未有一个公司的上市赢得如此广泛的关注,或许是因为阿里巴巴源自草根的起点,让人们觉得原本遥不可及的创业梦,竟有了实现的可能。

  据彭博社数据,阿里上市后,马云以219亿美元的身价荣膺中国大陆新首富。他书写的不是一夜暴富的土豪故事,他的人生也不是戏文里的南柯梦,15载创业路上,坚韧不拔的品格才是这个商业传奇的真实注脚。

  《互联网周刊》曾将阿里巴巴的成功比作“芝麻开门,看到宝藏”的现代版神话。但对于这个神话的执笔者——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来说,创业远不是如今世人眼中这般风光无限,写好这个故事并不容易。

  1994年,马云开始首次创业,创立海博翻译社。但当时市场的窘境,让他只得靠卖袜子补贴。

  “中国黄页”创业期,上门推销业务的马云吃过闭门羹,受过白眼,还常被称为“骗子”。最终,公司在与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中落败,马云不得不被迫放弃所有股份,辞职北上。

  6分钟搞定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和雅虎的10亿美元,是流传商海的阿里神话。孰不知,阿里巴巴创办后也曾面临资金压力,最窘迫时,银行账户上仅剩下200元。“15年前,我为融资200万美元来到纽约,最后失败而归。但这15年我从未放弃,这次来纽约想多要点回去。”纽约IPO路演会上,马云妙语连珠的背后,是曾经的苦痛。

  淘宝网创立之初,曾遭遇当时国内C2C市场霸主eBay的全面封堵,走投无路的淘宝网只能将广告投放在公交车、电梯和地铁列车上。

  面对创业路上的层层险阻,如果不曾坚持,阿里也就会如同无数个消失在互联网商海中的公司一样,成为浪下之沙。15年来,梦想、承诺与坚持串起了马云的创业史。正如马云的自喻,“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抱着根本不明白将来会怎么样的心态,他挺过一个个创业的艰难时刻。

  有人奔忙在追逐事业的荆棘之路,也有人行进在公益梦想的道路上。宁波好人潘焕军第5次徒步进入与世隔绝的贵州深山,寻访寒门学子。山路难行、氧气稀薄,一步一喘的潘焕军未曾停下脚步。他的心中有个信念:为更多的孩子带去知识的光明和改变人生的机遇。

  助学路上,他曾为找不到合适的助学对象而眉头紧锁。但他没有知难而退,相反一次次寻找介绍人,一次次前往实地探访,终于将340多名贵州孩子送入了课堂。他创建的两个微信助学平台依旧活跃着,为助学义举积聚温暖的力量。

  赤子情怀终身梦,不到阖棺誓不休。杭州余杭区八旬老党员楼连根健步在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之路上。年轻时,他曾相应党的号召退职务农,带领双溪村民开辟200余亩茶田;多年来,他义务修路,为民谋福;年逾八十,他决定以后将遗体无偿捐献。“老楼,你该为自己想想!”面对他人劝说,他不改初衷。一条奉献路,他毅然行至夕阳迟迟。

  这条路上,或许少有鼓励与认可,难寻帮助与理解。无数踌躇满志的行路者,在艰苦卓绝的跋涉中倒下,在晨曦来临前的黑暗中折返,只有历经考验与磨难而永不放弃的行者,才能拥抱光明。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的,漫漫求索的路上,运气也很重要,但这些运气之所以会降临,是因为心中蒲苇般的意志,韧如丝,是因为胸怀磐石般的梦想,无转移。

  “一路走来,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情不是取得了什么成绩,不是存活下来,而是化解每一次危机,战胜每一个挫折。”面临人生挫折时,让我们以此自勉。

  前行,让我们以梦为马,把自己的梦想当做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当他人都将把火熄灭,让我们仍将此火高高举起,度过茫茫黑夜。

  在这个竞争激烈而残酷的时代,愿我们坚守心中的梦想,砥砺前行。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前行,梦想点亮前程 2014-09-22 浙江日报2014-09-2200010;3627523 2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