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观天下·风云动

五成五民众反独 英国勉强保统一

苏格兰:姻缘未散 恩怨未了

  苏格兰独立公投统计结果19日揭晓,反独派获胜,苏格兰独立的选项被否决,这意味着苏格兰仍将留在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随后宣布接受独立派在公投中失利这一结果,并呼吁英国中央政府向苏格兰提供更多自主权。英国首相卡梅伦稍后承诺苏格兰将获得更多有关内部事务的决定权。而这场公投也让苏格兰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苏格兰:尘埃尚未落定

  英国苏格兰独立公投统计结果当地时间19日晨揭晓,32个选区中31个选区的计票工作完成后,结果显示,反独派和独立派得票率分别为55.42%和44.58%,投票率为84.48%。这意味着苏格兰仍将留在英国。

  虽然苏格兰反对独立阵营赢得了这次公投,但并不意味着围绕苏格兰是否独立的争论就此尘埃落定。考虑到近两年主张苏格兰独立的人数持续增加这个基本事实,即使这次独立公投失败,苏格兰独立运动都不太可能偃旗息鼓。

  首先,苏格兰独立公投具有法律和历史合法性。英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国会拥有国家主权,苏格兰作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原来并不具有举行独立公投的权力。从1706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签订《合并条约》到上个世纪末的近三百年历史中,苏格兰并不拥有从英国分离出去的权力。但是,最近十几年,英国的国家权力构架和法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有两个步骤是关键性的。

  第一个步骤是英国国会通过的《1998年苏格兰法令》。根据这个法令,苏格兰获得了很大的自治权,有了自己的行政院和议会。

  第二个步骤最为关键。2012年10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与苏格兰独立公投苏格兰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蒙德于签署了《爱丁堡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英国政府把苏格兰是否选择独立的权力转移给了苏格兰,苏格兰居民在2014年秋可以用公投的方式来决定是否留在英国。

  所以,现在的苏格兰已经拥有是否脱离英国的决定权,而英国政府在法律上已经不再有拒绝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权力。这次独立公投通不过,还有可能举行第二次或第三次。

  因此,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权力事实上是英国政府给予苏格兰的。

  英国政府近十多年来之所以放弃了决定苏格兰去留的权力,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苏格兰在历史上的独立性。从公元9世纪算起,苏格兰作为一个独立王国持续了八百年之久,只是在1706年跟英格兰签署了一份《合并条约》,苏格兰才成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三百年多年后,当初合并的苏格兰希望退出这个条约而回归到原来的独立状态,很难说这个诉求不合理,因为《合并条约》并没有规定签约方不能退出。

  面对苏格兰要求自主决定去留的权力诉求,英国政府确实很难有理由拒绝。按照《合并条约》之后的英国政治结构和法律,伦敦当然可以断然拒绝苏格兰独立公投的要求,也可以凭借现实的力量强力阻止苏格兰的独立公投。但是,对于五百多万苏格兰人来说,英国拒绝给予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权力可能激起的反弹会更加强烈,尤其可能会给苏格兰的独立运动火上浇油。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权力事实上是英国政府放权给苏格兰。而英国这样做并非出于民族自决的原因,因为苏格兰并非被英格兰强迫统治。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法律的范围,必须要在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因为法律上的合法性归根到底还是植根于历史合法性的基础之上。

闹独立:冲击西方社会

  卡梅伦政府当年给予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权力,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让苏格兰独立,相反,是为了防止苏格兰独立。

  卡梅伦政府希望苏格兰的独立运动在尚未足够壮大时先进行独立公投,公投时间越往后推,苏格兰的独立力量会越大,独立越有可能成为现实。当然,这只是卡梅伦政府的一厢情愿,带有很强的赌博性质。只不过卡梅伦没有料到,在2012年《爱丁堡协议》签署后,苏格兰独立运动会如此高涨,以至于此次独立公投中反对独立阵营只能说是险胜。

  但是卡梅伦政府的行为还是无可厚非。鉴于苏格兰有八百年独立王国的历史,而三百年前苏格兰签署《合并条约》时的历史条件在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将决定去留的权力归还苏格兰是迟早的事。

  这次苏格兰独立对西方社会的冲击同样巨大。在欧洲各地,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到比利时的佛兰德再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明确民族、语言或历史特性的繁荣地区都纷纷在考虑效仿苏格兰独立。

  要求独立的名单中还有以慕尼黑啤酒节闻名世界的德国巴伐利亚州。它是德国最大的州,也是最富裕的州之一。西门子、宝马等大集团的总部都设在这里。苏格兰独立公投让巴伐利亚党深受鼓舞,该党在官网写道:“我们支持苏格兰独立!苏格兰与英格兰有着太多的文化差异。这是一个好典范,将鼓励巴伐利亚等欧洲地区继续推动独立运动。”

  更重要的是,苏格兰独立击破了这样一个神话: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民族矛盾,维持国家统一。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这一次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当一个文明衰落的时候,解体将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尽管苏格兰此次独立以失败告终,但毕竟有高达近45%的选民表达了独立诉求。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公投结果公布之后,支持和反对独立的群众一度在市中心形成对峙。这虽然未必会引起大规模的对抗和骚乱,但却凸显了西方民主原则的尴尬。

  在今天的世界,民主似乎成为了“政治正确性”的标准。通过公投来决定国家事务固然使得民众之民主权利得以彰显,但如何在满足多数人诉求的同时又不至于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仍然是西方民主政治没能满意回答的问题。

苏格兰:怨气从何而来

  9月18日这一次的独立公投并非苏格兰的第一次公投。事实上,在1979年和1997年,苏格兰都曾分别举行过关于重开苏格兰本地议事机构公投。

  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当时执政的工党由于在下院只有微弱多数,要想形成控制权,非常依赖同属左翼、手握11个议席的苏格兰民族党。而后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迫使工党同意关于设立苏格兰议事会一事举行公投。然而以肯宁汉为首的几名工党议员对将权力下放给苏格兰感到忧虑,为了阻挠公投通过,他们追加了一条修正案,要求不仅要达到满足简单多数,而且要求投赞成票的人数占合资格选民总人数的40%。

  1979年3月1日,苏格兰公投结束,赞成一方虽达到了简单多数,但果然因为未达到40%的总票数,公投未能过关。回到伦敦,愤怒的苏格兰民族党议员转而支持了保守党提出的不信任动议,工党政府垮台。全国大选提前举行。

  长期水火不容的苏格兰民族党与保守党联手将工党拉下马,这在当时是震动英国政坛的一件大事。而接替工党入主唐宁街10号的是刚率领保守党赢得大选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在首相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英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格兰尤其如此。

  撒切尔主义实质上是当时盛行的新自由主义,代表政策为提倡大市场小政府,国有企业和公营部门大规模私有化,与权力过大的工会开战,为富人减税,削减公共支出等。

  撒切尔的政策在全英国都遇到反对的声音,在苏格兰尤其激烈。和英格兰不同,苏格兰当时的经济主要依靠国营重工业支撑,养活着庞大的产业人口。事实上,撒切尔每关闭一个重工业单位,都会直接影响到苏格兰数千乃至上万个家庭的生计。

  在撒切尔主政期间,苏格兰经历了急速的去工业化过程,单是煤矿工的人数,就从1981年的25180人锐减至1991年的2370人,减少了超过90%。1984年在英国北部,苏格兰和威尔士各地发生的煤矿工人罢工最终演变为大规模暴力冲突。

  如果说在1984年的煤矿工人罢工中苏格兰人参与的是一次全国性的劳工运动,那么5年之后的人头税问题,就让苏格兰人感到保守党政府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头税是一种划一的地方税种,最初的设计是用来取代此前与住房估值挂钩的税种。保守党当时出现了严重的误判,认为这一税制改革是收获苏格兰民心的机会,因为各方面条件允许,特意提前一年在苏格兰推行。

  本来苏格兰人在撒切尔执政的头十年里生计和福利已经受到明显损害,得知这样一种政策竟然首先“拿自己开刀”,一下子炸了锅,超过一百万苏格兰人拒绝交税。翌年,人头税在英国其他地区推行,均受到了激烈抵抗,多地爆发暴力冲突。其中伦敦市民自带鹅卵石,在市中心阻击骑警的镜头堪称英国政治史上的经典画面,更是撒切尔时代留给英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撒切尔下台后5年,英国在1997年迎来了许久未尝执政滋味的工党政府。然而苏格兰选民吃惊地发现,新上台的布莱尔虽然是苏格兰人,但对将权力下放给苏格兰并没有多大兴趣。更让苏格兰人反感的是,布莱尔带领的工党,已经不是他们多年来支持的工党,而是一个放弃了国有化主张,更强调市场经济,同时也与大企业以及美国小布什政府合作更紧密的工党。

  某种程度上,在布莱尔领导下工党推行的是没有撒切尔的撒切尔主义,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将布莱尔本人视为撒切尔最好的学生。至于布莱尔将英国卷入愚蠢而漫长的伊拉克战争,更是其执政期间不可洗刷的污点。

  虽然在上一次全国大选中,苏格兰仍然倾向于支持工党,但对其信任已经大不如前。及至2011年苏格兰本地议会的选举,选票更是大量流向苏格兰民族党,使后者掌握了半数以上的议席。

  所谓的“铁娘子”已经作古,毁誉参半;布莱尔丑闻缠身,被英国人追究战争责任,不断挖出黑材料;现任首相卡梅伦虽然到了苏格兰拉票,却躲开了有着庞大工会势力的格拉斯哥,只敢去相对温和的爱丁堡。去格拉斯哥拉票的是工党的米利班德,他虽然不是当年“新工党”路线的忠实信徒,但也无法与布莱尔时代完全切割。

  说到底,在这场较量中,表面上保守党和工党的对手是苏格兰民族党,但实际上真正难缠的,是他们自己在过去数十年里的历史,以及在苏格兰人心里积累的怨气。虽然这次公投以反对独立阵营的胜利而告终,但是这些幽灵般的问题都不会随着公投的结束而轻易被驱散。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风云动 00020 苏格兰:姻缘未散 恩怨未了 2014-09-22 浙江日报2014-09-2200009;浙江日报2014-09-2200007;3627313;3627314 2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