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浙江专场在京上演

乡音乡韵,别样好声腔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刘慧

  今晚,夜幕下的北京姹紫嫣红,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说唱中国梦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曲水流觞·浙江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为观众带来一台别样的浙江好腔调。

  “你们来咚喔撒西啦,是不是来听杭州小热昏的呀?”傍晚时分,伴随着杭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杨莅和浙江曲艺杂技团演员贾冰幽默的开场白,一下子把观众带入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中——乡音乡韵、乡情乡趣展现了浙江曲艺独有的地域性和通俗性。

  “噤咚噤咚噤咚咚,欢喜锣鼓敲起来……”演员金一戈用杭州话说唱的杭州小热昏《光辉历程》,向观众叙述了中共一大、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

  中国梦,就是我的梦,虽然小,但连起来就很大——冯小娟和朱丽君表演的杭州摊簧《美丽的眼睛》,讲述一名12岁的聋哑小女孩捐献眼角膜的动人故事。台下片刻的沉静后,掌声如潮水响起。

  有一种曲艺叫“莲花落”,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广为流传。有一首童谣叫“外婆桥”,绍兴的“外婆桥”在“摇啊摇”中最具江南水乡的浓厚韵味。这不,绍兴莲花落《外婆桥》通过潘海良和施金裕的反复吟唱,呈现出浓郁的水乡特色和人文气息。

  象山的民间曲艺叫做“象山唱新闻”,《长年葱》上演了因一垄小葱引发的一个感人故事:小区门卫张青松在空地种了一垄长年葱,小区内的居民无意间将小葱拔光,双方关系越来越僵。后因台风来袭,小区居民一起抗洪,矛盾化解,邻里之间的感情越发深厚。“种下的小葱割了一茬又会长出一茬,由此联想到人与人之间割舍不断的情怀。”

  “看似一桩小事,但却是真实的百姓生活。”热情的笑声表明北京人听懂了象山唱新闻。

  坐在观众席上的省曲协主席翁仁康高兴地说,本次展演活动以“向祖国献礼、为人民说唱”为主题,10天时间里,全国有50余个曲种的100多个节目在北京上演,近500名曲艺工作者登台献艺。此次演出总带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张均林介绍,由省文联、省曲协主办的“曲水流觞·浙江专场”自今年4月筹备以来,得到了全省各市地文联和院团的热烈响应,今晚上演的这些节目都是围绕“说唱中国梦”这一主题,题材多样,手法创新,不仅集中展示了浙江近年来曲艺的丰硕成果和崭新风貌,彰显了曲艺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群众心声,充分体现出曲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基层为百姓说唱的真挚情怀。

  丰富的浙江戏曲,复杂的地方方言,带给北京观众不同的口味——演员林彩琴和敖芳敏“叽哩呱啦”讲着温州方言走上舞台,一个温馨的故事逐渐展开:年迈的阿婆子女在外,生活自理困难。重阳节当天,先后有三拨人找到阿婆,以慰问之名为她洗脚,结果阿婆洗得很不舒服,好事变坏事。坐在记者身旁的马大伯说,这出节目讽刺了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不良现象,倡导发乎真心的孝老爱亲。

  “这真是,长长短短65载光辉岁月,我说也说不完、唱也唱不尽……”来自全省的50余位戏曲演员用各自的戏曲表演向观众谢幕时,京城人民用热情的掌声和鲜花表达了深深谢意。

  让我们携手,讴歌中国梦,共筑中国梦。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乡音乡韵,别样好声腔 2014-09-22 3628219 2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