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从看上去美到做起来顺

  记者 陈文文

  本报讯 就像关在玻璃缸里的蜜蜂,四周虽都光明却是处处碰壁。节能环保产业听上去很好,看上去很美,可是对于投身其中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言,但却并非全是香饽饽。作为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其衍生的新业态不可避免遭遇成长的烦恼。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投资了几千万元的一家研发汽车尾气零排放的企业,突然将员工和设备从厂房撤走,不告而别。它揭示的正是节能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碰到的风险与矛盾。

  节能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在合作中利益如何分配,如何规避投资风险?节能服务业遭遇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诚信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就难以健康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处高工黄卫剑。

  问题1:产业发展关键何在?

  诊断:核心技术是关键

  “我发现化工企业投资额巨大的‘三废’一体化处理装备均从德国进口。”黄卫剑坦言,我们自己手中的技术、装备大多还停留在中低档水平。

  “等到人家进入你的市场,把所有的标准都制定完了,所有的份额都瓜分干净了,我们还有多少发展余地呢?引进国外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如果一味地依赖,只会削弱我们自己的发展能力!”

  问题2:资金·诚信难题何解?

  诊断:新机制体制亟待理顺

  “合同能源管理常常碰到资金问题,诚信问题,谁来担保的问题。”黄卫剑说,对此亟待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理顺机制体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行业健康发展有好处。与此相关的是建立科学的节能监测体系,建立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避免合作双方因标准不一引发矛盾而扯皮。

  解决了企业端的问题,还得关注研发端的难题。黄卫剑表示,目前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普遍存在研发资金捉襟见肘的尴尬,“节能技术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保证节能技术产业化投入真正的应用,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问题3:盲目跟风如何避免?

  诊断:警惕产业中的负效应

  节能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但也不能盲目崇拜,要警惕产业中的负效应。黄卫剑直言:“节能环保产业有没有负效应?当然有!以电动汽车为例,核心部件电池是有使用寿命的,如果大量电池弃之不顾,或者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结果不就是另一场大规模的污染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另一个产业机会被催生出来了。”黄卫剑说,“政府意识到主动发展的必要性了,就会鼓励企业大力推进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意识到行业的发展前景了,自然会主动寻找机遇,填补行业空白,在解决负效应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这才能形成一个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从看上去美到做起来顺 2014-09-19 3625463 2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