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仁川演义

精打细算的亚运会

  本报韩国仁川9月18日电

  特派记者 楼栋 曹林波

  明晚仁川亚运会将在一台“韩流来袭”的开幕式之后正式拉开帷幕,今天中午本报特派记者抵达仁川,准备投入此后16天的亚运报道。然而开幕倒计时一天的仁川给记者的印象,却出奇的安静,这座城市似乎等待着明晚一众韩星的高光演出来激活。

  对于经历过北京奥运会以及广州亚运会的中国记者来说,仁川的安静,就像这里纯粹的蓝天以及畅通的交通一样,带来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不适应”。

  机场是所有大型运动会留给外来访客第一印象的“台面”,在仁川机场落地,坐摆渡轻轨转到主航站楼,一路竟没有一个明显的亚运会路引和海报,一路走到出关边检,才有亚运专用通道的指示,而这个柜台在闲时也是对普通旅客开放使用的。

  亚运志愿者直到走出国际到达出口才现身,服务形式也很简单,五六个人用英语简单告知记者如何到几十米外的柜台激活采访证。激活证件后,绝大多数记者的需求都是直接去媒体村入驻休整,但是仁川机场的媒体班车竟然只有前往主新闻中心这一路的,而且一个小时只有一班车。一位哈萨克斯坦美女记者独自前来采访,在候车处跟本报记者打听班车情况,听说要再等整整50分钟,她猛吹了一口额前的刘海。

  主新闻中心回媒体村的大巴,到了3点后竟然也是1小时一班,大太阳下等待的老记们排的长队都赶上高峰时刻的公交站了。赛事期间,竟然没有从媒体村发车去各大赛场的班车,记者们只能自己打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大赛期间,持证记者可以凭采访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这是国际惯例,然而这次组委会给每个持证记者发了张公交卡,要刷卡坐车,而且卡里的金额有额度的,用完了还不能充值,只能自己另购。

  还有记者去考察了一下主新闻中心媒体食堂,据说只有十五种速食面饭,价格也和市价差不多,和当年广州亚运会那座汇聚全亚洲美食的巨大餐厅没法比。

  实事求是说,仁川亚运会的志愿者服务并非不到位,因为中国记者人数最多,很多网点都配备了会说中文的服务人员。只不过在高峰期,现场工作人员数量还是有些吃紧。

  对于各个细节东道主的精打细算,细细想想,也并非事关是否“好客”、足够“慷慨”——换位思考,仁川市民就是喜欢看到这样的新闻:服务开支能减就减,亚运吉祥物不再哪儿都热热闹闹地放一组,马路上也不见亚运专用道……作为亲历了往届亚运会的记者们来说,也许我们也曾被惯坏了,从上届全运会起,国内大型赛事的主题也是节俭。

  节俭只是办赛方式的主题,韩国人的节俭,并不意味着本次赛事的精彩程度也随之缩水。无论你是喜欢看都教授搭档EXO还是孙杨大战“朴先生”,好戏,明天开演。


浙江日报 仁川演义 00016 精打细算的亚运会 2014-09-19 3626045 2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