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乐活人居·新势力

文章导航

崇贤新城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北秀新城之水上传奇

  崇贤新城系列报道之民生篇

  北秀新城之水上传奇

  王钏

  城市的扩建迎来了家的改造、迁徙,从依山傍水到入住高楼,从巴渝山城到鱼米之乡,由陌生到熟悉,从眷恋不舍到淡泊恬静,陌生的人在崇贤相逢,熟悉的人边怀念、边欣喜。崇贤新城的成长日记,既是一段新城蓬勃崛起的激情岁月,也是时间急流中无数人关于家的情感变迁。

从巴渝山城 到鱼米之乡

  2001年8月,25岁的重庆小伙黄昌生因一桩世纪工程辞去“白帝彩云间”的生活,来到千里之外的崇贤四维村。从长江的那头到这头,家隔几千里,但在黄昌生的心里,巴山蜀水间家的感觉一直从长江流淌下来,跟着他入住崇贤。

  昌生是个乐观的人,他努力适应着这里的一切,学习本地方言。起初和昌生聊天,他一口流利的本地话,几乎把我们“骗”了。刚来崇贤四维村,昌生便住进了由崇贤街道建造的2层房子,共有140多平方米。2004年的时候,昌生的父母也来到了崇贤安居,一家人喜获团圆。

  昌生做过翻砂工、开过摩的,后来在街道的综治中心安定了下来。凭着活泛的性格和积极的表现,这个三峡小伙得到村里人的充分认可,2011年他进了村委班子。

  而正是在2011年,崇贤启动了新城建设,原来分散、无序的乡村和道路被一张张蓝图统一规划起来,繁华开始躁动,原本有点平淡的生活也开始沸腾起来。昌生家所在的四维杨家浜在新城改造蓝图中赫然在目,他与本地住户一样,按每个户头80平方米计算,一大家子分到了四套房子,总计480平方米。公平公正的补偿制度和周到的安置计划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在等待新房入住的时间里,昌生感慨万分:13年的时间,从祖辈世代定居的川渝高地迁徙到长江的这头,有过离别的思念、初逢的迷茫,但更多的还是一次次乔迁带来的惊喜。

  按照规划,崇贤新城范围内共建设5个村、9个农居安置项目,崇贤村、陆家桥二期2个项目尚在设计中,其余7个农居安置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67万平方米。目前,宁杭高铁拆迁安置,四维杨家浜、向阳陆家桥、向阳8号地块农居安置和四维三期这5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18万平方米。

  昌生家整体拆迁后,他的父母都上了养老保险,根据崇贤相关政策,土征养老保险须实现“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农居安置的稳步推进提高了医保、社保的覆盖面,目前崇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87%。在实现初步保障后,崇贤还发展出特色鲜明、创意十足的养老服务。向阳村的村级留用地,引进了总投资约4.5亿元的中慈园养老产业项目,内设康复、健身、娱乐等一体化生活设施,建成后将成为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昌生说,自己和妻子来这里13年了,新城的建设远远超出自己的希冀。虽然心里还时常惦念着重庆那个多雾的老家,但水乡人的热情、街道的关怀、新城的繁华,已成了乡愁最好的慰藉。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中的这首宴饮诗所呈现的宾主融洽之情状对于崇贤街道招商办副主任范松平来说,可能是之后很长时间里美丽的遐想。为了这个遐想,他每天奔波于各个部门,为企业提供详实的政策咨询和殷勤的落实服务。自去年街道启动科创园创建以来,他就更忙了。

  科创园位于崇贤新城核心区块,进驻对象主要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着重引进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先进装备制造类企业,是崇贤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势平台,并为此释放了多重优惠政策。

  落户科创园的企业,除享受余杭区、街道制定的奖励政策外,还能享受园区独有的优惠政策。企业进驻科创园后便有街道人员上门对接,帮助解答落户手续,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及高新技术类企业优惠政策等问题。随着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范松平一整天就要跑多个部门,耐心协调并解决企业的需求和难题。截至目前,崇贤已引进和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0余家。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除了科创园,崇贤新城在招商引资上有着更深的谋略。新城目前已与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将其引入临港工业区,之后将建设成杭州(崇贤)大运河智能科技产业园。整个项目将建设成为银江智慧交通集团运营基地、银江智慧交通研发中心、银江全国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和银江智慧交通中试基地,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以智慧交通中试基地为主体,以研发中心、运营基地、银江研究院为技术支撑,通过拓展和强化服务,突出智慧交通产业集群作用,吸引、带动和培养一批智慧交通产业上下游领域的优秀企业和人才,从而形成智慧产业链集聚。

新秀崇贤 可以归矣

  产业升级调整、乡村新城改造等带来了人口的流入和集聚,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为公共资源的整合和供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崇贤新城开发建设一直秉承“建设使城市更赋生命、城市让生活更加简单”的理念,让崇贤百姓更好地分享新城建设成果。公建配套设施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一环,其中尤以教育、医疗、便民服务等首当其冲。

  教育是引进产业、留住人才最好的粘合剂。崇贤结合新城规划,在绕城以南实施了7个教育项目。其中,杨家浜幼儿园、陆家桥幼儿园工程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共开设12个班,接纳学生420名,有效缓解了幼儿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杨家浜小学工程计划于明年9月投入使用,将可容纳学生300名。而崇贤中学、崇贤幼儿园、向阳幼儿园也计划于明年初开工建设。崇贤一小改扩建工程目前完成了设计,正在办理前期报批手续。为了提高崇贤教育知名度,打造优质教育品牌,今年以来,崇贤一小便与杭州青蓝小学开展合作,成立了崇贤·青蓝教育集团。

  总投资近6000万元的崇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9月正式开始进行试运行,总建筑面积达到了11185平方米,是余杭区规模最大的一个卫生服务中心。此外,崇贤已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达成合作,挂牌杭州市一医院集团崇贤分院,并将派遣专家医疗队伍进驻,在不久的将来崇贤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崇贤目前已建立街道、村(社区)2级便民服务网络。崇贤在街道层面实行“首问负责制”,对招商引资、企业执照办理、经营场所审批、户口迁移等事项实行“一站到底”畅通服务。在村(社区)层面,崇贤积极拓展创新公共服务内容,整合民政、劳保、户籍、计生、卫生等各项职能,为村民提供就近、便利服务。其中,龙旋村成功创建了省级便民服务中心。

  在公交配套方面,崇贤也在尽善尽美。现在从和平广场杭州焦家村总站发车的BRT快速公交7号线已经通到康桥了,计划明年底前BRT快速公交7号线延伸到崇贤新城。其次崇贤新城还有一个公交中心站将在今年底开建,除了快速公交线路之外,另外一些对接主城区的普通公交线路也将进行优化、增加和完善。除了公交车,地铁10号线远期也有规划。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新势力 00025 北秀新城之水上传奇 2014-09-19 浙江日报2014-09-1900008;浙江日报2014-09-1900010;浙江日报2014-09-1900014;浙江日报2014-09-1900011;浙江日报2014-09-1900016 2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