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茶问

  喝茶,拿起——放下,算不得“茶艺”,“茶艺”在前,温杯、置茶、候汤。“茶道”在后,汤色、闻香、品苦。我冥顽不灵,不闻道,不拜艺,只有嗜好茶汤的工夫,工夫也就是时间,我有很多时间喝茶,活着难舍,拿起放下。

  我算不了茶客,喜茶久远,仍然不能领悟“茶禅一味”的佛意。遇有好茶,只是迷惑,茶农是谁,如何种得如此好茶。好茶,明前高山幽谷之地,《茶经》说:“上者生烂石”。好汤,清晨一口清淡之苦,清澈浅绿。只是这么多年,就是没有喝出陆羽的“精行俭德”,赵佶的“清和澹静”,也没喝出喻政的“淡远清真”,还有千利休的“和敬清寂”。也许书少?也许悟性?在拿起和放下之间,总会品出茶汤以外的味道,魂牵一些人和事,还有太多的放不下。

  若在清晨,懒懒起床,书桌上有怀热茶,爱,就搁在那儿,一份温情,不浅不满。落座,一本书,一支烟,便是山水,便是古往今来。

  佛释茶字,人在草木间,没有下文。由我说,就是一个“坟”字的简笔,草在上,人在棺里。如是以来,还有什么?明了,也就空了。清明,虎跑喝茶,续水三回,店家就不愿提壶过来。此时,水比茶矜贵,人性使然,避也避不开的现实。客离去,茶还在碗里,叶已珠黄,黯然失色。茶若灵性,情何以堪,不如枝上老去。若是放下就这么简单,那么人还有什么好说?

  缘分的事说不好,谁是谁的那碗茶。我放下谁,谁又放下了我?缘起缘灭,虽然有心避让也难免还是一段纠结,是非论道,要个说法,讨个安慰无非是让自个儿安心。人与人没仇,皆为路人,与自己却不共戴天。缘起,一指流沙。缘灭,一个转身,道个别就当是惜缘人。爱真的很短,短到一杯茶的工夫,痛却久远,刻骨铭心病入膏肓。

  人若茶性,也就融通无碍了。心念不起,不记得喝茶的人是谁,人走茶凉。茶释道:不凉如何?等谁回来?一喜一悲一段姻缘,秉事之情、顺物之至,无所谓谁凉了谁的心。

  其实,人茶同根,殊途同归,该有灵犀,只是人不知,草木皆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茶问 2014-09-19 3609378 2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