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有风圈,
等你来

  8·19~9·19,悄然间,“有风来”已经风吹满月。

  你们说,喜欢有风来,我们喜悦。有风来是几个内向的人,做的一个内向的公众号,图的就是个器识相近、理念相通。

  也有人说,美则美矣,但人群会不会太窄小。到了2000粉,就很难突破瓶颈。不如上点教本,怎么教萌娃,更普适一些。

  私想,那还是嫌我们太内向的意思吧。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本地最早做旅游的一个大咖,对着西泠印社清冷的老址,牛气地说,我可以每天给你们搞几车人来,把这里整得热气腾腾。还好,后来他也没整来那每天的几车人,若真整来了,这西泠孤山怕早就不是今天这个风骨。

  其实我们就是几个内向的人,有点异想天开地想做一个内向的公众号。

  前几天,看见微信圈里在转一段话: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者一栋房子美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者这栋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那种方式,它具有一种吸引我们的“性情”,假如它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人的话,正是我们喜欢的人。(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

  其实人们称赞一个微信公众号也是如此的。

  风徐徐吹来,吹过多少人的脸颊,吹过浅秋的树叶,又掀起泛着墨香的书页。我们在【见闻】中听大师侃侃而谈,在【故纸】上看流年慢慢起舞,在【谈天】中听一段趣事传奇,在【乡愁】里一同望月怀远……

  风动,心动,又或者,风未到,心已远。一个月的相遇,风与心是否已默契弥足?

  看见叶的是眼睛,感受风的是心灵。风继续吹,我们渴望寻到有着同样眼睛和心灵的你。满月的“有风来”将全新上线“有风圈”,网罗所有风情、风雅、风趣、风采的你。在“有风圈”,你和我就要说漂亮话,就想制造一些关于文艺的别样色彩,美得特别一点,美得极致一点,美到大家都激动了,就有比深刻更深一点的见解与思考。

  无论你是“作家有风圈”、“高校有风圈”、“影迷有风圈”、“书迷有风圈”,抑或“戏剧有风圈”、“音乐有风圈”……在“圈”里,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心灵栖居地,总能找到可以沟通心灵的伙伴。我们也将定期不定期举办线下活动,送来好风,下周,我们就将邀请蜚声艺坛的神秘嘉宾,与你分享艺术人生的感悟。

  如果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也有不愿、也不能停下的奔跑和飞翔的渴望,欢迎加入我们。你的或美丽或真实的文字,就是叩开“有风圈”的“风语”。

  书简可寄至youfenglai2014@sina.com,文字也可@有风来官博(新浪微博)或@有风来(腾讯微博)。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有风圈,
等你来
2014-09-19 3623288 2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