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学

高校开学古礼迎新生

诵千字文 行加冠礼

  本报杭州9月17日讯

  通讯员 王曼霖 陈鑫 记者 王婷

  一支狼毫毛笔、一支兼毫毛笔、一百张元书纸、一瓶“曹素功”墨汁、一册智永《真草千字文》字帖……今天,中国美术学院2014级的新生们还未从初入象山校区的兴奋中平静下来,便收到了这样一份独特的开学“见面礼”。

  这是一场别致的开学礼,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知名汉学家雷德侯等为1700余名新生“开蒙”,每一名学生都收到了这套历史悠长的文化礼物。

  “接手吧,同学们!”许江院长的开场白意味深长,“在这样一个数字媒体、网络阅读发达的时代,这份馈赠,也许让你新奇,也许你不以为意,因为这个物系列粘连的文化意象——笔、墨、纸、砚,是那般悠远,悠远得犹如博物馆和祖辈生活那般飘忽玄深……”

  在许江的理念中,艺术的学习,根本上是一种“手”的塑造。通过一门传统技艺的学习,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开启天性中避藏的素质,塑造为带有某种特定群落价值观念的独特品格,进而开发出一种“手”的创造。 “古往今来的大师们在举手施艺之时,已将诸多运思蕴涵凝于手上,如此神秘的运象,我们称之为‘上手’。‘劳作上手’是我们这个艺术谱系坚守的传家功夫。”这正是艺术学习的使命。

  两支品相端庄的毛笔,黑管狼毫,斑竹兼毫,中国书法的学习,是最好的启蒙。那笔、墨、纸、砚所编织的文化空间气息和文人姿态,那握笔一招一式所带来的虚、实、方、圆、疾、徐的切肤之感,那一杆笔使、转、提、按变化的体会,在摹写劳作过程中,心与手均得以成长。

  一本智永《真草千字文》,“读书养心”,承载着精神血统。《千字文》,一千字组成的韵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同为古代蒙学读物的代表。其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囊括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易诵易记,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延绵悠远的古琴声中,四名新生代表上台朗诵《千字文》。古老的文字缓缓流出,一字一句敲滑过心灵。

  “试想我们今时此刻努力身仿书契、心追千古的临写,也许与某种隽永传承的文化秘密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心境是否增添了一份承担和乡愁?”话语浮上心头,飘散,回旋。

  无独有偶,在杭州师范大学,一种消失多年的传统仪式“加冠礼”也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出现。

  在加冠仪式上,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教授先净手,再回到执缁布的新生代表前,右手握冠的后部,左手握冠的前部,祝辞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他在席前坐下,依次为同学加冠,整个仪式中,这样的“加冠”要进行3次。受礼学生依次被授予缁布冠、皮弁和爵弁,并换上相应的玄端服、皮弁服和爵弁服。

  “加冠三次在古代叫‘三加’,代表不同含义,一次比一次重要。”杭师大人文学院姚永辉博士说,“青年学子应好好学习并保留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开学典礼上行加冠礼,就是为了将这种‘礼’文化传承下去”。

  “加冠礼”让现场很多大学生第一次接触了古老的礼仪,很多大学生表示,今后会多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多了解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食粮。大学生黄皓说:“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如此庄严的仪式,感觉穿越了,从中也感到了作为一名成人的责任。”

  据悉,此次“加冠礼”还专门参考了杭师大教师对儒家“加冠礼”的研究成果,严格按照古代成人礼的步骤进行,希望通过服装、动作及程序的再现,呈现传统文化中“礼”的精神。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4 诵千字文 行加冠礼 2014-09-18 3623928 2 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