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万船竞发 一边是渔场整治
东海开渔,开启渔乡新愿景
记者 祝梅 史朵朵 通讯员 徐文奇
本报舟山9月16日电
记者 祝梅 史朵朵 通讯员 徐文奇
今天中午12时,在黄海、渤海海域相继开渔后,为期3个半月的东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我省除拖虾外的拖网(双拖、单拖)5000艘、帆张网渔船1200余艘及其他类渔船共7500余艘渔船准时开出码头,出海捕鱼。至此,我省22000余艘合法渔船全面开渔。
期待能有好收成
“喂!天线已经送过去了!”中午11时刚过,张美儿一路小跑到沈家门一轮码头,把东西递给摆渡船的船夫。挂掉电话,她告诉记者,“就等着12点准时开出呢。”
休渔三个半月,张美儿的丈夫、51岁的“船老大”陈忠夫早已是摩拳擦掌。“要是风大,这次出海可能十几天就能回来了,风小的话可能要一个月。张美儿他们家这艘单拖船是六个人一起合伙的,今年还雇了一个小工,每月的工资就要8800元,大船的油费每吨也要7400元,为了节约往返油费,他们捕到的鱼都直接售卖给渔运船,价格要比自己拿去市场卖低不少。
“市场上一斤能卖5块的鱼,渔运船只给3块左右,他们也是看货的质量出价。”今年已是陈忠夫做“船老大”的第12个年头,张美儿回想了下,家里收入最好的还是前几年,“现在,鱼不好捕了,扣掉各种费用,一年下来纯利润能超过10万元也是勉勉强强了。”
与张美儿的情况类似,码头上另一位来送别丈夫出海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家里的船今年雇了五个人,人工开销就不小了,捕到的鱼通过渔运船运到温州,由儿子拉到市场上去卖,也是希望能多赚些。
整治秩序不放松
开渔之日,在舟山普陀,有关全省涉渔“三无”船舶处置和“一打三整治”的推进现场会也同期召开。今年海洋伏季休渔期的结束,意味着东海渔场修复振兴的工作从“预热期”转入“攻坚区”,默默支撑着出海渔民们丰收的期盼。
一边是千帆竞发之景,一边是紧抓不懈的渔场整治行动,东海正忙得热闹。截至9月15日,全省涉渔“三无”船舶核查数量共计11900艘,其中,愿意主动上交政府处置的3823艘,占到总数的32%。而在这逾三成的比例中,宁波全市签字同意上交政府统一处置的“三无”渔船就达到1954艘。
为找回东海这条“鱼”,沿海各地纷纷亮出奇招。在奉化市莼湖镇,一艘渔船已经改头换面,开始试水休闲旅游路线。“取缔‘三无’船舶,就得为渔民们谋一条新出路。”莼湖镇镇干部董敏儿告诉记者,镇里准备自己成立经营“翡翠湾休闲旅游公司”,象山港边享有“中国第一渔村”桐照村成了新优势。他们打算改造100艘休闲渔船,带领渔民跨到“三产”路上来。
第一艘船的设计还只是个试验。董敏儿说,打造出的休闲渔船,将以优惠的租金价格租给愿意转产的渔民。目前,这项政策已吸引奉化市667艘“三无”渔船船主同意主动上交,明年第一批改造准备先做30艘。
舟山则率先探索起以养老换弃捕的办法,将弃捕的渔船渔民纳入舟山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上岸的渔民老有所依。台州温岭、玉环等地还制定了涉渔“三无”船舶船主转产转业、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目录表,对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实施阶梯式补助政策。
东海鱼货遍四方
今年,除了舟山、宁波的本地人,有幸尝到第一篓鱼货的,还将有大批的网购消费者。开渔当天,淘宝网首页打出了醒目的“中国开渔节”主题,舟山、宁波两地联合,将东海鱼货卖到全国一、二线城市。置顶的开渔节众筹礼包——带鱼、鱿鱼、野生小黄鱼各半斤,再加上随机发出的马鲛鱼、野生刺鲳、东海小白龙中的其中一种再半斤,只要99元,截至今天20时,已经售出1861件。
“我们在网上卖的就是一个‘鲜’字。” 在舟山国际水产城的活鲜交易区,店主张洲磊正认真地挑选着螃蟹。今年夏天,他开了家网店“水产码头”,开始售卖舟山海鲜,开店一个月就卖出了200多只螃蟹。“卖鲜货,速度一定要快!我们卖的梭子蟹,经过测试,存活率超过75%,蟹脚掉光都可以退货。”张洲磊说。不少舟山经营户的网店里,已出现了东海第一批鱼货的预售活动。
将新鲜的鱼货从海底送到消费者的家门口,是舟山水产业谋变的新举措。不久前正式开园的舟山国际水产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有18家商户入驻,接下来,这些商户将依靠水产城年交易量60多万吨的资源优势,在淘宝、天猫等网络销售活鲜冻干水产品,今年年底,水产城还将建立一个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后,通过食品溯源二维码系统,消费者可以直接追踪每一件水产商品的源头。下一步,国际水产城还计划与高等院校开展科研合作,创新工艺,延长活鲜水产品的保存时间,让东海鱼货游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