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天台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开发服务中心

“掘金”村级留用地

  本报天台9月15日电 (记者 梁国瑞 县委报道组 徐平) “法明,这块留用地,手续办得怎么样了,我们连钱都准备好了。”晚饭前,73岁的茅昌田骑着电瓶车从村口穿过,冲着村主任茅法明问道。

  茅昌田所在的始丰街道茅导师村,位于高速出口附近,是天台新城区开发第一村。十年前,村里的350亩地全被征用作为新城建设,返还给村里的1000多平方米留用地,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这几天就找你们要钱,把缓缴的费用交掉,马上就可以招标开工了!”茅法明兴奋地说,这100多万元城市建设配套等费用,已经缓缴了近一年,将通过村民集资方式凑齐,“我们还在争取县里减免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天台城市建设的推进,大量村级集体土地被征用,不少村庄在获得货币补偿的同时,也因生产、经营性资产的征迁而导致村级经营性收入急剧下滑,甚至“返贫”。以茅导师村为例,尽管村民家家户户都已得到安置,但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村民生活无法改善。

  “街道54个村、社区,有21个村涉及征地,根据政策可享受留用地412亩至688亩。”始丰街道副书记戴连续说,“不少村土地征完了,百姓没了经济来源,迫切需要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解决后顾之忧。”而村庄独立开发留用地,又面临大量难题,不仅政策不熟悉,规划、设计、招商引资都缺乏专业人才,往往事倍功半。

  今年2月,始丰街道抽调熟悉城建、国土、项目前期、招投标程序的干部,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开发服务中心,专门为这些被征地村开发留用地。同时,将村经济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加快兑现历史留用地欠账指标和留用地报批工作,并在新征用土地时对村级留用地的选址优先规划布点,保证其随征地推进同时落实到位。

  在村级留用地的开发上,街道还开设“绿色通道”,实行“一堂会审制”,避免多头申请、反复盖章。除上缴国家规定收费项目外,城市建设配套等规费能免则免,不能减免的,则实行缓缴,以缓解村级资金紧张矛盾。

  服务中心成立后,帮茅导师村对1020平方米留用地办理了一应手续,将建成一座6层高的综合办公楼。“此前村里跑了10年,尝试多次都搁浅了,这次终于能成了,下半年肯定能完成招投标,一年时间建成。”茅法明说,到时候,每年租金就有200多万元,村里135户家庭,每户将能分到1万多元分红。

  离茅导师村不远的西演茅村,村里被征700多亩地后,得到24间临街地基,“预计年底就可以办完所有手续,明年就可以开建综合大楼,每年租金也能有200多万元。”村支书茅昌平说。

  “城市建设在加快,被征地村民的利益更要保障,让留用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聚宝盆’。”戴连续说。目前,当地根据留用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探索出了适合各村特色的多种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工业租赁型、楼宇投资型、农业开发型等多种发展格局。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掘金”村级留用地 2014-09-16 3608279 2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