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走进定海畜禽粪便收集中心——

猪粪变宝 农业增效

  本报定海9月11日电

  记者 史朵朵

  通讯员 赵正豪 康明军

  在舟山市定海区华晟牧场,老板孙汉东瞟了一眼猪粪池,拨通了阮连平的手机:“我这里的宝贝不少了,赶紧来拉走吧!”

  臭烘烘的猪粪怎么成了宝贝?“阮连平的林宝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定海唯一的畜禽粪便收集中心,能把猪粪变成有机肥。”孙汉东解释,华晟牧场养殖的1万多头生猪,每天产生10吨猪粪,源源不断地为粪便收集中心提供原料。

  今年,定海加大力度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关停、整改近400家养猪场。要想继续经营养猪场,必须先过环保关。阮连平原本是一家饭店的老板,去年初,在考察完省内所有的粪便处理中心后,他一门心思搞起了这桩绿色生意。

  记者走进了林宝农业合作社4000多平方米的厂区。小山一样的猪粪堆,气味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刺鼻,苍蝇也很少。

  “这些猪粪都是正在发酵的。做好的有机肥可以卖到600元一吨。”阮连平从发酵池里抓了一把黑色猪粪,一捏即碎。新鲜猪粪卸下后,与木屑、菜籽饼等材料混合,装入发酵池发酵。机器定时搅拌、翻动以加快水分蒸发。最后,经过筛选、粉碎,一堆堆乌黑的肥料就成了有机肥。整个过程需要近一个月。

  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认为,发酵后的猪粪,有害菌被杀死,不仅可以增强植物的防病虫害能力,还可以改善土壤板结。

  当下,正是种植浙贝母的黄金季节,金塘镇贝母种植大户陆兆祥仔细地在地里撒上有机肥。去年,他只用了有机肥,贝母亩产达到2500多斤。“长出来的贝母比其他地里的要高上半尺。”

  目前,林宝农业合作社每年能生产出1000多吨有机肥,年收入超过50万元。阮连平还想要扩大规模:“我打算把舟山所有的猪场都包下来,今年的产量提高到3000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猪粪变宝 农业增效 2014-09-12 3606551 2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