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旅游浙江

“两美”浙江,“养生”临安

临安市荣获“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纪实

  “两美”浙江,“养生”临安

  临安市荣获“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纪实

  文 朱凤娟

  欢情8月,正当一批批游客从四面八方赶往“好山好水好味道”的临安避暑,一个喜讯从日前召开的“第二届美丽中华特色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会”上传来——临安市被授予“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此次大会由国际文化旅游促进会、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协会、魅力中国旅游网等联合主办。临安依托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独具风采等诸多优势,被授予“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这称号是临安自2012年获得“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2013年获得“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后又一块特色品牌。

  今天我们走进临安,除了感叹这一城天赐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之外,我们也从临安人不断创新的旅游发展思路和实践中得到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旅游发展有个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并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临安生态旅游经过15年的发展,下一步要有较大的突破,必须有新的、符合需求的升级产品和核心品牌来支撑,从而增加发展后劲。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决不能再走同质化、无序化的老路,一定要立足资源禀赋,着眼发展趋势,坚持特色化、高端化的产业定位,着力打响‘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在今年4月举行的临安旅游业发展大会上,临安市委主要领导的这番话掷地有声,阐明了临安下一步发展的基调和方向。

  “发展生态养生旅游,天时地利人和,临安占尽先机,没有左顾右盼的理由,更没有犹豫不前的道理。”且看临安行动:

诗意的山水,生态的经典

——走进临安

  江浙沪的美景数不胜数,青山绿水都不算是稀奇景致,车门一关,总是免不了为去哪儿迷惑半天。于是就更加不解于那么多人对临安的别样钟情,放着新开发的好山好水不去,车轮子不自觉地就向着那方天地翻滚,一而再再而三的,简直有种踏遍青山的豪情。

  直至亲临、观见,方知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山水和山水自有不同,而临安所收藏的,是一个个掉落人间的小天堂——天目山的青翠,青山湖的灵动,太湖源的清澈……吴越大地的灵秀滋润着临安;青山连绵、绿水回环,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名……生态至上的文明浸润着临安,人景益彰,天人合一。

  临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依托天目山和青山湖开启了旅游事业的大门,“生态旅游”很快成为了关键词。在1997年~2002年间,临安成功塑造了“真山真水真空气”的临安旅游新形象。在太湖源景区的示范带动效应下,五年时间里全市共开发旅游景区15个,游客接待量直线上升,临安跨入浙江省旅游大市行列,并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临安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旅游项目推进、景区提升改造等途径,形成了以天目山、青山湖、太湖源、大明山、浙西大峡谷为核心的、各具特色的五大旅游休闲度假区。

  备受关注的“临安好空气”,2014年在西湖边的春天着实火了一把。也由此,人们看到了临安重新对待生态资源的崭新态度。“任何旅游业态都有生命周期,临安生态旅游已经走了十五个年头,要想更好地发展,我们遇到了一个瓶颈。”临安市旅游局局长帅建筑自上任后,一直在思考当地旅游转型的出路。为了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塑造新的、符合需求的升级产品和核心品牌,他几乎跑遍了临安的每一个景区,考察过很多外地的旅游资源,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探讨。

  2013年8月和9月,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整合当地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临安市旅游局审时度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立足临安生态、人文优势,发展生态养生旅游的建议,并迅速得到决策层的认可。

  “生态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依托旅游地优美的生态景观,利用诸多的养生手段和完善的养生设施,为游客提供集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方式。

  而临安市委提出打造“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作为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

  一是发展前景看好。一方面,低档次同质化的山水观光旅游产品日益处于衰退期。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糖尿病、高血压、“亚健康”等人群日渐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的趋势下, 社会对康体保健旅游产品需求和生态养生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二是资源优势突出。临安具有山林、水源、空气等发展生态养生的基础条件,为发展生态养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山水资源看,森林覆盖率高达76.55%,是太湖源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从空气看,天目山伏虎瀑景点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6万个/立方厘米,达到空气标准清新标准100倍,为全国之最。

  三是文化基因深厚。临安地处浙皖交界,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徽文化源远流长。彭祖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养生观点影响东方文明几千年。彭祖受封于彭城(今徐州),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长寿之人,他发明了烹调术,留下了养生著作《彭祖经》,死后葬于临安,八百里因其岁寿而得名。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近年来,临安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把健康养生列入六大服务业集中扶持。特别是今年旅游发展大会签约的7个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同时,2013年临安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之首。

  从单单的“生态”到“生态+养生+旅游”,是思路的突破,同时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个新的公式中,以养生为核心,同样生态和旅游一个也不能少。

彭祖隐居地,江南养生殿——君临即安

  从“生态旅游”到“生态养生旅游”,虽然只有二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极大变化。实干的临安人从来不爱高喊口号,打造“第一品牌”不是一句空话,背后是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撑、推动。

  暑假,骄阳似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人们多了一份浮躁,当空调的凉风已经不再凉爽时,很多人搁下案头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约上亲朋好友驾车来临安乡村,喝杯高山茶,钓钓鱼、赏赏花,尽情地呼吸山区纯净的空气,享受临安山村不一样的慢生活。

  2012年,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组委会与长三角经济社会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评选中,临安当之无愧脱颖而出。无论是自然环境、原生态山水美,还是民俗文化风情、旅游产品和饮食文化等各项指标,临安都是“慢生活”最佳的“代言人”。

  慢下来,居山地而身安,伴森林而平安,悟禅意而心安。如果要选择一处好的养生佳境,那么临安何尝不是。一座天然氧吧,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超过每立方厘米万个,让无数都市“逃”客选择临安休闲养生。也难怪,在2013年由《浙江日报》主办的“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评选中,临安再一次以“彭祖隐居地,江南养生殿”的品牌形象而入选。

  2014年4月21日,临安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临安旅游转型升级的大幕正式拉开:

  今年以来,临安积极引进大财团,并引导旅游企业强强联合,推进临安旅游资源整合。市场营销新招不断,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14年,临安有12个旅游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其中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项目、青山湖科技城的杭州玛丽蒂姆高星级酒店、河桥风情小镇提升项目、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度假酒店相关配套项目、天目山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等5个重点实施项目均按计划推进中……

  荣获“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城市”,无疑是这转型升级之路上的一个漂亮的逗号。

全国生态养生旅游示范区/两美浙江建设新样板

——展望临安

  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

  “省委主要领导在赴省旅游局调研中强调,旅游不仅是建设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还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帅建筑说,当前,旅游业已进入大众休闲的新阶段。人们去旅游,不仅要欣赏优美环境,还要享受美好生活,发展旅游业与我省“两美”建设要求高度契合。

  临安大力发展旅游养生产业,不光光是守护好了这一方自然的绿色生态,更是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优环境、扩就业、增收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临安经济发展,为临安百姓谋幸福;同时,着力提升旅游品质,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为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游客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生活的休闲养生好去处。

  的确,临安打造以“江南氧生殿”为核心的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正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生动实践。接下去,临安还将继续下大力气以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

  新1310工程工作已经箭在弦上:“1”指清凉峰省级旅游度假区;“3”指三大生态养生旅游组团;“10”指十大旅游系列工程,包括10个休闲养生项目、10个高等级旅游景区、10家高星级宾馆和主题酒店、10家品质旅行社、10家国际旅游访问点、10条精品旅游线路、10个民俗旅游特色品牌、10家旅游信息咨询形象店、10个特色民宿示范点和10名金牌导游员。

  全域景区化正在展开。将点线旅游变为版块旅游,把“游”为主扩展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游客的全方位吸引,以有效避免现有的热门景区拥堵、交通压力大的问题,带动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转型。

  百里画廊、千里画卷笔墨舒展。整合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载体资源,以杭徽高速公路为主轴,大力实施山体林相改造、封山育林和生态修复,开植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使杭徽高速掩映在“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的四季风情里。此外,还将启动环青山湖绿道建设,构筑若干景观带和风景线。

  “努力把临安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使临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临安市旅游局局长帅建筑说:“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临安建设成为养生特色鲜明、产业要素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旅游环境优良、服务品质一流的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这也是我们这代临安旅游人的‘中国梦’。”

  我们期待一个“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美丽临安。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11 “两美”浙江,“养生”临安 2014-09-12 浙江日报2014-09-1200008;浙江日报2014-09-1200010;浙江日报2014-09-1200011;浙江日报2014-09-1200015;浙江日报2014-09-1200012;浙江日报2014-09-1200018 2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