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新常态 新定力 新跨越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性变化。

  所谓“新常态”,是指一个经济发展新阶段,其外在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与质量提升”,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新旧发展路径的替代、新旧竞争优势的演化、新旧空间组织的重构以及新旧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的新航道、新空间、新格局。

  浙江转型发展迈向“新常态”

  以“新常态”的新视角,审视浙江经济上半年的“期中考试成绩单”,我们透过数字惊喜地发现,在总体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背后,许多经济新亮点正通过转型升级“破茧而出”,折射出浙江呈现科学发展的积极变化,经济发展向更高阶段“新常态”转换的特征明显。

  ——增长动力正在迈向科技创新驱动新阶段。浙江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5年的43.6%提高到2013年的55.3%,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发展领跑全国,以互联网增值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迅速,上半年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338.6亿元,同比增长44.4%。科技创新已经从政府推动为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自觉、企业自发、科研人员自愿的内源性创新。

  ——发展路径正在迈向绿色生态发展新阶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浙江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浙江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五水共治”成效显著,11个设区市交接断面水质全部合格。好山好水推动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64.8亿元,同比增长13.4%。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保持全国前列,其中环保服务业增长尤为突出。生态高效农业渐入佳境,生态循环农业、品牌创意农业、城市微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各显神通。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浙江大地,正徐徐拉开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大序幕。

  ——资源配置正在迈向全球市场竞争新阶段。浙江外向经济发展进入“深化开放、全面提高”的新阶段。上半年出口额达到7765.5亿元,增速在沿海主要省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浙商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浙江企业活跃的身影,累计在境外设立营销机构超过3000家,对外投资额领先全国,一大批民营企业实现了跨国发展或到境外上市融资。浙江经济从单一的“两头在外”,转向全球化全要素配置,研发、人才、营销、技术、品牌、融资、原材料等稀缺要素资源按经济规律流动。

  ——空间组织正在迈向都市经济主导新阶段。在新型城市化的引领下,城市群、都市圈逐步成为引导产业集聚和升级的核心。2013年浙江城市化率达到64%,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圈初显雏形,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60%。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资源要素的“核聚变”,网络经济、智慧经济、时尚经济、总部经济、空港经济等新产业和新业态朝气蓬勃。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小布局逐步被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协同共荣的“都市经济主导”大格局所替代,通过更大空间尺度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空间结构、交通网络、要素流动等一系列“连珠反应式”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正在迈向服务经济引领新阶段。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9年快于GDP,“服务经济”时代悄然来临。上半年服务贸易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59%,服务外包首次成为第一大出口领域,专有技术、工业研究和设计等高附加值领域占比持续扩大。现代物流企业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进行技术提升,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居全国第2位。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数字动漫、休闲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欣欣向荣,与北京、广东并列成为中国“新三强”。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引领着制造业向着研发和营销的“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延伸,带动产业结构从“低、小、散”逐步迈向“高、大、上”,加速转型升级。

  浙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发之地,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领跑者之一。在浙江经济强势发展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水共治”、“两美”战略等科学发展理念,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四换三名”、“三改一拆”、“亩产论英雄”等集约化发展战略,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质量效益、要素资源之间的关系;提出“浙商回归”工程、 “三张清单一张网”,建立了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之间的关系;提出破除唯GDP发展观,促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协调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社会和谐、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定力、毅力和冲力,闯出了浙江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保持“新定力”, 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面对部分重要经济指标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GDP增速逐步放缓的种种质疑,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顶住了重重压力,坚定转型升级不动摇。这是一种“新常态”下的新定力。这种新定力既是一种权衡利弊、稳中求进的辩证思想,也是一种冷静理性、抢抓机遇的底线思维,更是一种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的主动作为。只要认定了方向没错、路径没错、选择没错,即使付出局部的牺牲、一定的代价,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为一时的成绩沾沾自喜,不为一时的困难举棋不定,敢以时间换空间、以局部换全局、以眼前换长远、舍小利换大得,坚定科学发展的主旋律不改、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不动、深化改革的主战场不移、创新驱动的主方向不变。

  ——新定力就是坚持道路自信,追求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新常态”下,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沿着实施“八八战略”,从“两创”、“两富”迈向“两美”战略的正确道路,继续演绎中国梦的浙江样本。面对浙江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些同志束手无策,以为步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出现一些唱衰浙江的“杂音”。然而,这改变不了浙江经济总体平稳向好的客观事实,干扰不了浙江转型发展的铿锵步伐,更难以撼动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坚定信心。消除这些唱衰“杂音”的道路自信,来源于浙江经济发展三十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雄厚实力,来源于浙江人民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和改革意识,来源于对浙江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准确判断。当前,要破除制约新的经济增长潜能释放的各种障碍,对经济运行中呈现出的新亮点、好苗头,精心呵护、重点培育,使之不断放大做强,成为支撑未来浙江新一轮发展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新定力就是坚持不唯速度,追求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在“新常态”下,要把对经济增速的关注,回归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上来。但是,传统发展的惯性思维,许多同志囿于粗放发展的思维定势,抱怨浙江经济增速“未达预期”,GDP排名岌岌可危。这些质疑显然忘记了我们“发展经济到底为了谁”这个根本性命题。事实证明,浙江GDP增速破8以后,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就业形势不但没有恶化,反而有所好转,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所谓“有舍才有得”。省委省政府以极大的勇气、胆魄和智慧,舍弃的是粗放式的增长速度,得到的是建立于质量效益提升、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态节能环保基础之上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舍弃的是经济发展中的虚拟泡沫、低端产业、落后产能和安全隐患,得到的是实体经济的做大做强、高新产业的异军突起、新兴业态的精彩纷呈和安全理性的包容性增长;舍弃的是束缚企业的审批权力和负重前行的发展环境,得到的是轻装上阵的民营经济和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

  ——新定力就是坚持深化改革,追求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在“新常态”下,方式转变、结构优化、体制创新的要求更为迫切,唯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补齐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现代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改革不彻底等“短板”,使浙江经济站稳新的增长平台。多年来,浙江的经济发展“一骑绝尘”,但社会、法治、生态和文化建设却欠了不少历史旧账。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广大富裕起来的群众,会有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尤其是近些年,浙江也接连曝光了一些例如食品安全、教育保障、医疗福利、环境污染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改革中要集中全力解决的问题。深化改革的难度前所未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锲而不舍、循序渐进。当前,“三张清单一张网”的简政放权大刀阔斧,城乡体制、户籍制度、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省属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好戏连台,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必将成为浙江经济巨轮自我纠偏、不断续航的全新动力。

  ——新定力就是坚持创新驱动,追求锐意进取的创造力。在“新常态”下,经济调整期也是我省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浙江是个地狭人稠、外来人口众多的资源小省,仅去年本省加上累积未就业和外省来浙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总量就超过40万人。要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障碍,合理消化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就业并不断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唯有坚持创新这“华山一条路”,别无他途,更无退路。要以技术创新强企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要以产业创新调结构,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培育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要以商业模式创新赢市场,积极推进“电商换市”,再创浙江市场发展新优势。要把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这条轨道上来,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锐意进取的创造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新定力就是坚持统一思想,追求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在“新常态”下,浙江的发展既有风险、也有挑战,更有灿烂的前景。一些部门和部分群众,过分考虑近期和局部的利益,对“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总觉得力度过大,影响了发展。事实上,这些重大举措得到了全省绝大多数群众的衷心拥护,“治”出了转型升级,“拆”出了发展空间,“改”出了美丽浙江,充分展现了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全省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对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把效果体现到各级政府主动作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劲可鼓而不可泄”,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齐心协力、主动作为,人人思改革,人人思发展,人人使出智慧和干劲,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努力实现浙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优化的历史性新跨越,继续“走在前列”。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新常态 新定力 新跨越 2014-09-12 3610749 2 2014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