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沉迷虚拟世界,危害不小——

生活,别被手机绑架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刘丽

  玩手机上瘾,轻则引来家人的不满,重则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近日,宁波镇海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一对刚结婚1年的小夫妻闹离婚,离婚的理由很奇怪——手机成了“第三者”。

  随着“手机控”的增多,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甚至产生隔阂。如何消除这种隔阂,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夫妻争执上法庭

  今年29岁的邱先生,去年7月与陈女士结婚。然而,一年后,邱先生却向镇海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开庭前,法官向邱先生了解情况,邱先生气鼓鼓地说:“她的手机就是我们之间的‘第三者’,她可以没老公,但不能没有手机!”

  法庭上,邱先生强烈控诉着手机的“罪行”:下班回家,陈女士就开始不停地摆弄手机,微信、微博、自拍、网购、刷屏……早上一睁眼就忙着开机,不玩到深夜决不罢休,和她说话心不在焉,每天夫妻俩聊不上几句,家务活更是丢在一旁。

  离婚的导火索也与手机有关。邱先生的好友在南京结婚,夫妇俩本打算坐高铁参加婚礼。上出租车后不久,陈女士发现手机忘在家中充电。她坚持要回头去取,丈夫担心赶不上火车,执意不肯。结果两人吵闹不休,不欢而散,邱先生只身一人赶赴南京。回来后,他就向法院起诉离婚。

  到了法院,陈女士一声不吭,拿着手机不停刷屏,一边嘀咕说:“吵架第二天我就发微信道歉,已经保证少玩手机了。”这一说,邱先生更为光火:“连道歉也要用手机,你看气人不气人!”

  法官认为,邱先生未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夫妻存在和好的可能,因此驳回了邱先生的离婚诉请。判决后,陈女士再次保证少玩手机,多承担家务。

  沉迷手机少沟通

  沉溺于手机,家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减少,这让正常生活蒙上阴影。国内一家媒体曾对12098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1.8%的受访者认为,过分依赖手机而忽视当面交往的现象普遍存在。

  去年,宁波海曙法院调解了一起离婚案。庭上,男方抱怨妻子迷恋手机:“每天手机捏得那个牢啊,不是刷微博就是玩微信,有时候我跟她讲半天话,她就‘嗯’一声‘哦’一下,这算什么夫妻!”

  一方玩手机上瘾,另一方遭到冷遇,从而引发家庭矛盾,这种现象日趋增多。在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张女士常收到各种离婚咨询。她发现,以前婚外情、感情破裂等是离婚的主因,现在则变为手机上瘾、对家里不闻不问。“这类事件起码占了咨询总数的一成。”她说,这个趋势还在上升。

  沉溺于手机除影响家人之间的关系,还让朋友聚会也变了味。“跟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对方不停地摆弄手机,心不在焉。吃饭本是为了增进交流,却成了‘独角戏’,自己不得不跟着掏出手机,免得尴尬。”张女士无奈地说。

  回归现实是根本

  手机上瘾有何害处?曾有一句话巧妙作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手机用量分析机构研究发现,过去一年来,全球“手机上瘾者”增加123%,达1.76亿,其中52%是女性。与此同时,国内某手机网站曾对2254位成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9%的人觉得如没有智能手机就无法生活。

  目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影响人际关系,会让人越来越封闭;自控能力较差的人还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博士陈灿锐认为,中国人的情感比较内敛,不太善于面对面表达。去身份化的手机上网,让情感表达更为畅通,这是不少人对手机上瘾的原因。

  “沉迷手机的人往往比较内向,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心。他们只有在虚拟世界中,才能感受到自身价值。”镇海区心理咨询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赵丽波认为,手机恰恰能起到心理填充作用,让这类人觉得被理解,从而产生与人沟通的欲望。

  赵丽波告诉记者,要戒掉“手机瘾”,需放下手机,走出去社交。“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来做,娱乐、健身、美容都可以,多跟社会接触,重新回到现实。”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生活,别被手机绑架 2014-09-10 3609714 2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