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聆听教育的赞美诗

  本报杭州9月9日讯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徐婕妤

  翁艳燕 曾昊溟

  教育的故事就是光阴的故事,是春华秋实的守望,是默默无悔的坚持。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各地都举办了教师节庆祝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现场聆听,那里正唱响对教育的赞美诗,同时也是对爱的礼赞、对理想的致敬。

  守望

  1962年,《浙江日报》登载了杭师大附小语文老师杨一青的文章《教儿童写好字》,杨一青班上的学生任平写的一幅毛笔字 “勤学苦练,提高成绩”也被选登了。

  时光飞逝,当年初出茅庐的小杨老师后来从学军小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而当年一笔一划学写字的小学生任平,如今已是浙江大学中国书法博导。

  今天下午,省音乐厅举行着杭州市第三十个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当杨一青老校长和任平教授一同走上舞台讲述这个故事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任平说,正因为有了杨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小小年纪的他从此树立了志向——要做一个把汉字写得很好的人。

  在下城区教育局教师节活动上,三代下城教育人——沈畹荫、黄伟、俞佳的一段访谈同样让人感动。

  沈畹萌1964年进入安吉路实验学校开始教师生涯,教龄36年,她的小女儿俞佳如今也是安吉路实验学校从教18年的英语老师,而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也曾任教于安吉路实验学校,俞佳正是他的第一届学生。

  沈畹萌说:“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回味是甘甜的、幸福的。”她语气轻柔,透着一股满足。

  热爱

  许多优秀教师的故事被录制成视频在活动现场播放,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造就了他们不凡的人生。

  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黄岳杰留着蓬松的长发、粗犷的大胡子,而他的学生都称呼他“黄老爹”,因为他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

  “爱让人有亲和力,让人感觉到幸福。”黄岳杰说,学生就像是一颗颗不同的种子,有着不同的习性,而教师就是要让每一颗种子的可能性都实现出来。

  30多年前,杭州聋人学校教师蒋春英第一次走进教室,孩子们都没有说话的能力,只会冲着她叫“妈妈”,那一刻她落下泪来,从此在她的眼中,这些孩子总叫人心疼,无法放下。她说,健听的孩子是宝贝是天使,有听觉障碍的孩子同样是天使。

  当被问及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时,杭州高级中学的费红亮老师说,他也描述不出来,但他知道,最好的教学模式中一定是有“温度”和“爱”的。“教师可以是痛苦的制造者,也可以是快乐的传递者,既能救人,也能伤人……”他说。

  教师也是普通人,但爱心让他们不凡,让他们在学生的成长中举足轻重。

  理想

  上午,镇海中学大成殿孔子像前, 18名新教师高声宣读起“坚守教师本色,拒绝有偿家教”誓词,之后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

  我承诺:我是镇中教师的一员,不忘学高为师,铭记身正为范;愿养浩然之气,永怀大爱之心;厉行君子之风,浇铸教育之魂。我郑重承诺爱生敬业,无私奉献,廉洁从教,高尚育人,坚守教师本色,拒绝有偿家教!

  这是镇海中学教师的誓词,放在第三十个教师节的这一天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教育是良心的事业,教师不光只是一个职业,在道德层面承载更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饱含着世人对教师的期许。

  教育的理想何时实现,或许就在教师们的德操足以教化世人的那一天。

  在下城区庆祝教师节的活动中,我们听到了老教师带领新教师朗读《师德师风十项戒律》:戒言行失范,先生之风重教化;戒歧视贫弱,一视同仁教无类;戒漠视安危,爱生如子先于己;戒身体笞罚,尊重儿童守国法;戒心理戕害,呵护童真如春芽;戒索礼受偿,两袖清风气自华;戒学术不端,诚实守信自鉴察;戒同行倾轧,和谐共赢同成长;戒庸装俗扮,自然清新贵得体;戒散漫懈怠,终身学习师无涯。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聆听教育的赞美诗 2014-09-10 3613928 2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