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金融街

浙金中心金融创新助实体

小资本对接大项目

  本报记者 李丹超

  日前,珠海莱茵能源装备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申请发行的莱茵租赁“友成一号”融资租赁投资收益权产品(简称“友成一号”)在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简称“浙金中心”)挂牌发行,这标志着又一款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创新产品正式落地浙江。“友成一号”属于起点低、收益高、期限灵活、流通便捷的大众型理财产品,一经推出,投资者抢购踊跃。据悉,“浙金中心”将陆续推出“友成二号”到“友成九号”。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规模已累计突破2万亿元,但是一直受制于资金及资本严重不足,难以更多地帮助中小企业更新设备,而“浙金中心”创新推出的融资租赁投资收益权产品,使众多苦于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的融资租赁公司,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

  “浙金中心”作为省级专业化金融资产交易机构,由省金融市场投资公司、宁波市城投集团、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发起创建,于2013年12月正式挂牌。

  “和普通金融机构不同的是,‘浙金中心’做的是更加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浙金中心”总经理丁建林介绍,目前“浙金中心”主要从事投资收益权凭证、定向融资计划、不良资产处置等金融创新业务。

  投资收益权业务盘活存量资产。除了上述融资租赁投资收益权产品之外,“浙金中心”还正与商业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合作推进其它投资收益权业务的发展。投资收益权业务的创新发展,有助于金融业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资本约束,加快资金周转,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功能。

  定向融资计划对接民生工程。“五水共治”定向融资计划是“浙金中心”推介的第一个项目。这个政府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在4680亿元,计划年度投资超过650亿元,地方财政普遍吃紧。面对大量的资金缺口,各地政府通过“浙金中心”的平台推出“五水共治”定向融资计划产品,以私募债的形式,向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敞开大门。到目前为止,“浙金中心”已相继为建德、兰溪、桐庐、长兴4个县区“五水共治”工程成功募集资金15.81亿元。除此之外,“浙金中心”的公告中还出现了城中村改造、综合管网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的定向融资计划。小资本对接大项目后,民间资金进入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领域。区域资本市场发行的定向融资计划作为一种金融创新,通过民间资金汇聚而成的资金洼地,让企业、政府能够更为有效、快捷地筹集资金。

  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化解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浙江有一大批私募股权基金,在这样的环境中,“浙金中心”通过信息撮合将大量的民间资金引入到优质项目中,各种金融资产形成结构优化配置状态,同时也更加灵活地解决优质项目的融资难的问题。自该业务上线以来,“浙金中心”累计挂牌资产包52个,总金额38.95亿元,成交金额15.38亿元, 以市场化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两链风险”的化解。

  “金融是连通体,钱是要素,要把钱放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浙金中心’的定位就是集聚各类要素发挥更大效益。”丁建林说。在浙江,一边是大量攥在手中的钞票急于寻求投资门路,另一边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贵无法破解。《浙江蓝皮书2014》显示,浙江民营企业90.54%的资金源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有33.65%的企业因融资成本过高而得不到融资。连通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浙金中心”成为一个金融枢纽。“它就像火车的中转站一样,连通了附近的城市、机场和地铁,通过它,你可以快速地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丁建林介绍,“浙金中心”今后会开辟更多金融创新业务,一端帮助优质企业打通融资环节;另一端连接着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等急需投资理财的需求主体,帮助他们合理享受长期稳定可观的投资收益。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需市场化引导方式。”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说,“在政府的推动下形成这样一个机构,自然是化解风险的。尤其浙江民间资金充裕,多渠道地推动融资创新,可以让不同层次的资本进入不同领域。金融创新让中小企业抖掉了身上的包袱,融资的成本可以降低不少。浙江作为金融大省,有这样一个平台来专门做金融创新业务,能让金融市场更加规范地发展。”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1 小资本对接大项目 2014-09-09 3612222 2 2014年09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