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板块碰撞
走近女画家刘彦勇
叶向阳
刘彦勇女士,197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后留校任教,曾任河南大学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现为浙江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其作品国画《春潮》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展;工笔画《凌霄》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当代工笔画展”并获得优秀奖。各种画作获国家、省、市各种奖项50多次,其多幅作品被国家各种博物馆收藏,并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刘教授的彩墨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各异,内涵深邃,引人入胜;构图大胆,色彩的表现力富有个性。尤其是彩墨水三者有机地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她的作品基本上分成两大块,一部分是传统绘画,端庄典雅,墨色相宜,超凡脱俗,矜持含蓄,是其个人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另一部分,构图险峻,色彩绚丽,彩墨淋漓,是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的激烈碰撞,体现了她过人的色彩和水墨的驾驭能力。她将艺术设计理念融入中国传统花鸟画中,把几何图案、素描速写、色彩透视等因素融入笔墨,将写实性的时代精神与传统的写意精神相融合,每件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灵动韵律,表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可以说,刘彦勇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具有扎实功底和专业理论基础的画家,她翰墨春秋近40年,在书画的田园里辛勤耕耘,乐此不疲,实属难能可贵。她的作品往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她创作的对象总给人感觉“像于不像之间”。因此,其花鸟作品的超脱和品位在国内趋于上流。例如她的《天目山系列》,用大小对比强烈的色块,描绘了山野中茁壮成长的山花,宛若一首蓬勃向上的赞歌,是其创作理念的诠释。似花而非花,非花却是花,让观者对花卉的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这是印象派美术的魅力,它领着我们从艺术的直觉进入了思想的层面。在刘彦勇的绘画作品中,主次疏密的对比,黑白浓淡的对比,动静姿态的对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喜欢以鸡、葡萄、紫藤和牡丹入画,寓意吉祥和美。
虽然刘彦勇的作品档次和品位已属上乘,但她还在经常探索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变化中求发展,在探索中谋进步。在我对她进行访谈时,她信手画的一张大尺幅葡萄雏鸡已绘就,葡萄蔓枝缭绕,疏密有致;果实饱满晶莹,秀色可餐;两只可爱的小雏鸡,姿态各异,呼之欲出。落款钤了一方“无我方入妙”的励志章。“无我方入妙”,顾名思义,是指创作时忘记一切私心杂念,这是绘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全身心投入事业,用心血创作有生命的作品,这也是刘教授追求的理想目标和艺术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