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有风来

文章导航

从丹青·翰墨·光影里走来——

他们的名字,叫新峰

  文/吴孟婕

  9月5日至17日,“2013年度‘新峰计划’入选艺术家创作成果展”在浙江美术馆“发声”。以“新”为题、以“峰”为喻,要成就一件艺术品或许并非难事;而着眼于美术、书法、摄影三大艺术门类,形成一套多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实属不易。

  “青年”,意味着倍加期许;新,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灵感,诉说河流山川的层次;耳朵,听得见微风的细语;目光如电,透人心脾,擅长在冷酷里发现被掩盖的温柔,在陈规中寻觅灵魂的悸动,穿过坚硬的外壳窥见刹那的脆弱,或是,孜孜不倦地穿梭于人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路上,寻找一种最佳的创作姿态。

  是的,姿态。像向日葵一样不断趋向光照,每变化一度,都产生出一个全新的视界。这些对视觉的思考和转化被凝聚于艺术创作中,关照着我们身处的时代,在先锋与经典、创新与传承、包容与开放之间,折射出艺术家非同寻常的天赋、刻苦与远见。

  但诱惑也无处不在。从纵向看,有关个体成长;从横向看,有关业界氛围。还有贯穿创作始终的挫败感——身处画室里、暗房中,全神贯注,倾尽全力,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推翻、重塑,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好在,关于艺术的风格和风采,上升的一切终将汇合。

  此刻,30人、300余件“新峰”作品呈现眼前,所有的孤独、困顿、怀疑,暂时被一种被看见的幸福感包围。我们看到了,青年艺术家在勇攀艺术高峰的道路上所向披靡的挥洒和脚踏实地的探索;我们看到了,不断深入生活、锤炼美感而得到的艺术结晶;当然,还有一些不确定,又锐又涩地,藏在作品签名里,藏在那些遗憾和稚拙里。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可能,但不要轻易改变,现在的“姿态”。

  艺者心

  随着中西方艺术的交流、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展示方式的革新,将中国传统艺术逐渐从“文学”学科中剥离出来,独立为“艺术学”学科,这也意味着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书法创作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历史的洪流,也是时代的要求。

  他人眼

  李明桓在书法和篆刻方面有很多创见,这源于其对艺术的激情与执着,也源于他所具有的才情心性。他十分强调对传统书法技法和学理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并在书法史的研究中不断厘清书法发展的整体脉络,从而产生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取舍,既做到“笔墨当随时代”,同时也避免了“趋时贵书”,不被当下的流行书风所囿。

  艺术离不开技术。李明桓将笔墨技法视为个性表达的前提,经过十余年的认真研习,于真、行、草、隶、篆各体兼擅,法度之外尽显文雅气格;尤长于篆刻,于诏版、古玺、石鼓、瓦当、汉印、流派印全面取法,以刀代笔,形式多样,方寸之间常有奇思妙想,古意盎然。其古玺印空间变化丰富,精微处见精神,其鸟虫印摒弃对纹饰的过分追求,而力求“笔意”,所作高古遒劲。

  (毛建波《心迹流淌——李明桓书法篆刻小议》)

  艺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条路,每一段经历都是独特的。“不一样”的不只是画面语言、技法、材料,而是艺术家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周遭的感悟。只有真情流露、回归生活,才能让作品更具感染力。

  他人眼

  在日常生活中,杨毅弘是一个恭谨的学生、耐心的老师、温柔的妻子,是一个认真甚至有些木讷地面对生活的年轻人。两件主要作品贯穿了她迄今为止的艺术人生——2010年的《十八相送》和2009年获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动漫博物馆永久收藏的《5·12我有一个理想》。前者从属于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一次题为《动画戏曲百集》的大型集体创作尝试,她以硬铅模拟没骨泼墨山水创造了一种铅笔创作的极淡体验,既符合戏剧本身“间浓于淡”的情感基调,且比水墨写意易于掌控。

  创作《5·12我有一个理想》时,她通过对于组图之中孩子眼睛的细致描绘,表现出了画家、被画者和观众共同对于“希望”的感受,这些感受在某个瞬间跨越时空地被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凌驾于血肉之上的联系。

  (梁超 《我所知道的杨毅弘》)

  艺者心

  在自己的时间里/有一些风景/或是一种理解/或是一段回忆/在自己的空间里/有一些风景/或是一张面孔/或是一个表情/在那里/在每个人的眼睛里/在自己的时间里

  避开了人的眼睛(心灵的窗户),我们还能看到人的内心吗?这就是我想在作品中力图表现的。

  他人眼

  相机能复制人在瞬间的影像,那个瞬间是被摄者的“此时此地”。在照相术没有普及的年代,摄影机会是难得的,被摄者面对着相机镜头“搔首弄姿”,希望在成像中显现最佳状态。那一刻,他们的心态和演员类似。

  范顺赞对那种“最佳状态”感兴趣,那种状态是内心理想的本能流露。他选择了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用过去的拍摄方式(胶片相机、背景布、摆拍)形成一种“煞有介事”的仪式或氛围,这时,可能会捕捉到这些人的“最佳状态”。这些人相对贫穷、落后,或者身有残疾,但对快乐的期待和渴望,大家都一样,这是人的天性。细细对比这些笑容,各有不同:中老年人有听天由命的豁达和淡泊;儿童轻松自在的开心大笑;青壮年人在各种强烈欲望的催动下,神情各异,难以轻松释怀……在一张张具体的照片中,传达出远比表象更丰富的信息,这与每个人的生存处境、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杜曦云 底层人的快乐——有感于《在自己的时间里》)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有风来 00018 他们的名字,叫新峰 2014-09-05 3605936 2 2014年09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