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嵊州:从“美丽”走向“美好”

  陈 周  施 展

  曾经,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村庄,遗落着我们的美丽乡愁。突然间,我们无奈地发现,河水变黑、变臭了,一些村子乱搭乱建严重,变得不像以前美丽了。“弯弯的小河”、“美丽的乡愁”去哪了?

  现在,终于寻找到了答案。一场声势浩大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程,就是在清偿我们曾经欠下的历史旧债,重新找回失去的那一道道碧水青山。

  “五水共治”

  还你我一个美丽乡愁

  孝康坑,是嵊州市金庭镇的一条山村小溪,却没有想象中的“流水潺潺”,而早成了一条污水河、垃圾河,溪水发黑发臭,村民们怨声载道,却又力不从心。是今年3月的一场清障、清淤、清垃圾的“三清”大行动,才还了一泓清水。

  从3月开始,“三清三建”整治工作在嵊州全面展开,长乐江、澄潭江、黄泽江、新昌江、曹娥江、南山湖这些大江大河大湖首当其冲,藏匿在山村角落的小河小溪也一条不漏过。三级“河长制”、监查巡查“三项机制”、9个专项工作组等一条条严苛举措,保证了整治工作高效、有序、集中、全面地推进。

  截至6月底,全市35条主要河道、64条垃圾河、1条黑河、820条一般河道的治理通过了市级验收。更深层的治理又次第铺开。

  “五水共治”,是一项惠及全民、又需全民出力的系统工程。在大力整治河流本身的同时,嵊州更重视对污染源的有效整治,工业治污、养殖场治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层层推进,有序有节。

  对于企业,嵊州坚持铁腕治污,打防引结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统一实行“刷卡排污”。

  黄胜堂,嵊州市甘霖镇的一个普通小村,370户人家,平时的生活与其他村没什么两样,但自从一个被称为“污水宝”的治污系统入驻该村后,这里成了全省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典型。

  原来,这是全省第一个采用中科院研制的污水生态处理新技术“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复合技术”的村子。通过一根根管道,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集中送到建在村北的一个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流出来的水完全符合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且全村每天的总处理费用不到3元,因此深受村民欢迎。

  在政府的统筹之下,嵊州市有125个村开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据了解,3年内,嵊州全市农村将实现全覆盖。

  今年,嵊州市共安排“五水共治”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150.51亿元,将在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美环境等全方面推进项目建设,重现诗画剡溪,一幅幅“水清、流畅、岸绿”的江南美景将重现嵊州各地。

  “三改一拆”

  还大地一片整洁有序

  历史欠账,还凸现在乱搭乱建上。

  以“建设美丽嵊州,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两美”战略,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嵊州市按照“面上洁净、带线美丽、村庄出彩”的美丽乡村要求,清洁家园,四边三化,打造精品区、精品带、精品村,实现从“美丽”向“美好”的转型升级,构筑安民、乐民、便民、富民的“两美生活”。

  “三改一拆”,就是助推“两美”战略的第一步。

  对于嵊州市来说,拆违工作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澄潭江北段的整治和城南新区图森木业有限公司旧厂房的拆迁。

  澄潭江北段,紧毗市区,可因为这里违建乱象频发,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居民们叫苦不迭。

  今年4月,整治工作启动。随着大型机械的连续作业,废品收购站、小作坊、仓库、养殖场等60多户违法建筑在几天内被夷为平地,拆违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之后,这里变成了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的江畔“幸福小道”。

  38000多平方米的图森木业厂房的拆除,是新区旧厂房改造的一个重头戏。拆除后,这里将纳入三江口的整体开发。

  嵊州将“三改一拆”与创建“无违建乡镇”、非法“一户多宅”清理相结合,与“五水共治”、“空心村”整治、畜禽养殖业与废品回收点整治相结合,集中力量攻坚,许多杂乱、脏污的违建、破旧房、空心村,在一个个“重点拆、成块拆、连片拆”的整治战役中,成为了历史。据统计,1至6月,该市累计拆除违建面积97万平方米,“三改”面积25万平方米,拆除面积在绍兴名列前茅。

  拆,只是一种手段,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给发展腾空间”,是为了优美、整洁、有序、美丽的“两美”生活。因此,在嵊州,与“三改一拆”相辅相成的,是重新规划建设的一个个公园、商场、学校、厂房,也为城乡的未来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嵊州:从“美丽”走向“美好” 2014-09-03 浙江日报2014-09-0300013 2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