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厅与本报等联合主办的村居方案设计竞赛作品昨起巡展
美丽村居,融入浙山浙水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冉茂翔
本报杭州9月1日讯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冉茂翔
今天下午,桐庐县城南街道金牛村村委会主任王明荣匆匆赶到浙江图书馆,他是专门来看一场展览的。这个紧靠大奇山的近郊村落,如今正在发展民宿经济。“我是来取经的,如何把我们的村子建得更加美丽、更具有吸引力。”王明荣告诉记者。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从今天起一直到本周五,以“美丽宜居”为主题的我省村居方案设计竞赛入围作品巡回展在浙江图书馆展出。
法国设计师
投稿浙江村居
“连老外都寄来了设计方案参加这次村居设计大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处长姚昭晖告诉记者,“美丽宜居”优秀村居方案设计竞赛活动,一共收到村居设计方案346件,省内各大设计院和高校的设计师积极性很高,还有5幅设计作品是外国设计师寄来的。据了解,这次展出的68件村居设计作品,是经过两轮专家评选而得出的。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件法国设计师设计的村居。设计对象是缙云县古溪村,在这个设计方案中,房屋是沿着山谷进行规划的,设计师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对生态造成危害,通过修复既有建筑,利用当地的材料,突出现有的景观,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设计师还专门为这件设计作品取了一个主题——溯源。
这次展出的村居设计方案,分为平原、水乡、山区、海岛等不同地理环境,虽然风格各异,但总的一点就是,都能体现当地的特色文化,反映了当地特殊的人文环境。
设计师们也花了不少心血。中国美院博士生王俊磊告诉记者,他对这个村子关注很久了,实地考察后,看到一些居民因为生活需要无法满足而搭建一些违章建筑。“我觉得完全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变他们的居住条件。”他设计的富阳市常绿镇青龙村的村居,由三层高的主体建筑和单层围合的附属建筑组成,这源于他长期以来对浙江乡村的调研所见。
奉化市大堰镇大堰村,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造成农村住宅总体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设计师们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江南传统四合院民居的特点出发,在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后,提出了“微社区——新农村的合院生活”设计概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紧凑、合理、新颖的要求,设计方案既能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又兼顾农村特色。
这次展览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村居设计方案,并将选出30件大家心目中最好的作品。
美好家园,寄托梦想
“村居设计中要能看得见乡愁,落到具体实处,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在中国美院王澍教授看来,因地制宜不仅仅要和村里的传统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还应当尽可能地就地取材。村居设计,不能搞大拆大建,而是要在传承中创新。王澍教授说,他一直倡导村居建设要“自然地建造”,用合适的材料和办法,来实现节能保温、循环利用等现代生活的理念。
因地制宜也体现在这次展出的很多作品当中。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是越剧的发源地,设计师们通过一个特殊的设计让这一元素融入其中。从当地居民的“美丽戏曲之家”梦想出发,将五户围绕一个公共的、半敞开的“戏台”,通过前院、后院、左右侧庭院组成一个新的院落空间。整个合院的重心是外部院落空间的生成,并为戏曲爱好者提供需要的“戏台”。室内功能从五户不同家庭成员构成出发,在满足不同家庭成员不同功能需求的同时,还预留一部分客房,给外来戏曲爱好者提供交流住宿。设计师希望通过功能转换、形式延续及材料的转译,改造一个连接过去(丰厚的文化遗产)、现在(社会共享的多元文化)和未来(创意的文化产业)的空间,改建打造一个以第三产业为契机,可以为当地越剧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展示、交流、成长的场所。
很多设计师认可因地制宜中就地取材的设计理念,认为这是村居设计中的一个特殊要求,因为农民们不太可能从太远的地方运输材料来建造房子。王俊磊设计的青龙村,材料的使用上,附属建筑由一面夯土墙和钢混结构的墙体组合而成,出挑深远的屋檐,一方面使其显得轻盈,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一处交流和歇脚的地方。主体建筑一层为公共生活区,二层为居室和书房,屋顶平台建有木结构屋架,可根据实际所需围合成不同大小的阁楼使用,南北向的立面材料为乡土空斗砖石混合砌。用王俊磊的话说,这样的设计实现了外观、材料和功能上的有机融合。
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蔚明告诉记者:“浙江的村居各有特色,地理环境也不尽一致,所以首要的就是能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材料则最好能就地取材,尽可能使用一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这样才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在他们提交的桐庐县富春江镇茆坪村设计方案中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美丽宜居,规划起步
这次展出的村居设计方案都是设计者实地考察后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将在日后付诸实践。我省相关部门将选择一批优秀村庄规划方案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进行实施,在试点建设中按照不同地域风格,同步推广使用优秀村居设计作品,加快规划落地、房屋建成,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村居设计竞赛活动实效。
事实上,我省在农村规划建设方面一直在进行试点和探索。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我省自2012年以来,按照每年200个左右的推进速度,全省已累计启动实施562个省级示范村建设,有75个试点村已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考核验收。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一批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我省今年还开展了传统民居调查工作。调查共登记传统民居类型132种、代表建筑386幢、传统建筑工匠120人。根据调查结果,我省有关部门邀请一批传统民居研究专家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按照浙东、浙南、浙北、浙西等的文化分区编写了传统民居谱系样页,并拟编撰《浙江传统民居分类谱系与营造技术》,深入总结提炼我省不同文化分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和文化脉络,为各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浙派民居”提供设计导向。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中国美院合作,选取确定了富阳市洞桥镇文村、贤德、大溪、查口等4个行政村及石羊村碧东山自然村作为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在这些区块试点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各项工作,实现宜居、宜业、宜文、宜游,走出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径。目前,试点已经完成农居点24户(14幢)民居设计方案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设计、洞桥镇连片整治方案设计工作,第一期37户搬迁户的房屋评估、搬迁安置方案、土地征迁补偿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一批7户农户(共13户)已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有5幢楼房已动工。
设计是第一步,我省村居设计大赛之后,不少方案可供各地农村参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谈月明说:“今年村居设计展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以后还将继续坚持这项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村居设计工作,把我省农村建设成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