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文化礼堂寄乡愁
平湖:文化礼堂寄乡愁
撰稿 任迎春
这里没有所谓基层工作的“负担”,有的却是发自群众内心的追捧;
这里没有刻意安排的宣教,有的却是菜单式的选题,点单式的宣讲;
这里很少上级主导的活动,更多的是邻里百姓自编自演的节目;
这里很少特别现代化的设施,却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
这就是嘉兴平湖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礼堂。
目前,平湖市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5座,覆盖了该市1/3的行政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多项指标创嘉兴市第一,包括第一个村级文化礼堂全覆盖的镇在平湖诞生,建筑面积最大的村级文化礼堂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首家企业文化礼堂,组建首支为农村文化礼堂量身订制的“基层好声音”宣讲团队等。
在平湖,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乡间教育的“大课堂”,乡风文明的“大礼堂”和凝心聚力的“大会堂”。
文化惠民“新网络”
近日,随着新建成的平湖新埭镇姚浜村文化礼堂正式投入使用,新埭镇率先在嘉兴市范围内实现村级文化礼堂全覆盖。新建的姚浜村文化礼堂占地面积650平方米,也是嘉兴全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农村文化礼堂。
整洁的环境、宽敞的舞台、全新的音响、内容丰富的展板,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观。“这个文化礼堂真气派,以后我们组织文艺活动或者排练都可以来这里。”看着建成的文化礼堂,村舞蹈队队员们都十分高兴。
据介绍,新埭镇村级文化礼堂的建设于去年7月开始,除姚浜村重新选址建造外,其他村都是通过利用村部综合楼或大会堂、祠堂、闲置厂房等方式加以改建。在推进村级文化礼堂建设中,新埭镇以“两堂一室”(即礼堂、讲堂、文化茶室)和“4+X”展示廊(即村史廊、文化廊、励志廊、成就廊和特色廊)为建设单元,突出文化、学习、传承等六大功能定位,努力将文化礼堂建设成为文化综合体、文明展示厅和礼仪传播所。目前,全镇9个行政村的文化礼堂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平均建筑面积超200平方米,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传播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平湖市始终坚持把“文化地标、精神家园”贯穿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全过程,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建设内涵。围绕“村务管理、公共服务、文化传承、教化熏陶”的功能定位,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通过抓好规划、投入、管理三大环节,努力办好农村文化礼堂。
围绕群众对公共文化供给的新需要,平湖市主动作为,加大投入,形成广覆盖、有实效的文化礼堂网络,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规划上,对建设的布局、建设的数量、分布推进的步骤专题调研,合理规划。按照传承、展示、教育、活动的功能定位,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体现特色,分步实施。投入上,平湖市今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除了在建设过程中硬件的补助外,还创新性地开展最佳文化礼堂和文化礼堂特色活动评选,鼓励在文化礼堂中量质并举开展真正惠及百姓的文化活动。管理上,积极培育文化骨干,从人才保障、活动内容配送、科学管理、激励考核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同时,平湖市还积极探索建设企业文化礼堂。
“今年,平湖将在深化村级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企业文化礼堂建设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创办文化礼堂,进一步发挥文化礼堂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平湖市委领导说。
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文化礼堂是嘉兴市首家企业文化礼堂。该文化礼堂共占地870多平方米,通过“两堂三室四廊”(两堂:礼堂、学堂;三室:图书阅览室、员工谈心室、文体活动室;四廊:发展廊、励志廊、成就廊、文化廊)等一系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传播途径,将文化传播与企业发展历程有效融合。
实际上,平湖不少企业已经辟出专门场地,落实专职人员,打造企业文化礼堂。如平湖华城集团的文化长廊、依爱夫和伊思佳企业的文化展示厅、美资嘉吉公司的文化墙等,既承载了企业成长至今的企业文化,又宣扬了企业在人文关怀、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核心价值体系。
群众精神“新家园”
“现在有个新词汇叫‘五水共治’,大家知道吗?”“‘五水共治’是我们省委、省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抓的一项中心工作,和我们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近日,平湖市“基层好声音”宣讲团讲师金在良应邀赴该市钟埭街道花园村文化礼堂,为村里的党员群众做“五水共治”宣讲活动。
“以前只知道‘五水共治’和民生相关,听了讲座,才知道‘五水共治’原来还是经济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啊!”花园村的党员群众一边听讲座,一边抒发着感想和议论。
据了解,平湖市“基层好声音”宣讲团是平湖市委宣传部专门为农村文化礼堂量身订制的,宣讲团共有讲师20名,囊括了一批专家学者、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
“我们的‘基层好声音’有微型党课,有文艺演出,还有一些民俗活动,通过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和节目来吸引群众,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达下去,把广大群众的心声收集上来,形成独具平湖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宣讲品牌。”平湖市委宣传部领导说。
邱戍鸣是“基层好声音”宣讲团中的一位讲师,他主讲的《让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讲座,从日常生活的小事讲起,深入浅出,深受村民喜爱。“这个讲座说到了我们心坎上,让我们更加明白如何去教育子女。”花园村村民许田珍说。
暑假期间,邱戍鸣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来自农村文化礼堂的讲课邀请占了绝大多数。
钹子书、滑稽戏,说唱“五水共治”;说相声、演小品,宣传“三改一拆”……近段时间,平湖市农村文化礼堂以各项中心工作为主题的文艺宣传活动此起彼伏,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颇受老百姓欢迎。
为鼓励开展内容新颖、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平湖市安排专项经费45万元、40万元分别用于农村“业余文体团队”和“村级文化阵地管理与利用”考核补助。对获得嘉兴市级以上荣誉的优秀民间文艺团队,市级财政给予1∶1的资金配套奖励。
“针对农村文化礼堂蓬勃繁荣的特色活动,我们专门制定了激励政策,通过每季开展特色活动评比和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文化礼堂的文化活动弘扬正能量,唱响平湖好声音。” 平湖市委宣传部领导说。
不仅如此,平湖的农村文化礼堂还成为民情民意的收集转换场。在该市钟埭街道农村文化礼堂的一次活动中,群众反映在农作物收割季,有的农户擅自在公路上晾晒稻谷,对群众出行造成不便,且安全隐患较大。
为此,平湖市委宣传部与城管部门及时对接,一方面,安排城管队员对重点路段加强巡逻,特别是上下班期间,确保无晾晒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积极与农户沟通,建议在空旷无人或相对人流量较小的路段边晾晒,并对晾晒现象进行规范,要求在周边配备警示标志,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如今,通过农村文化礼堂收集上来的百姓诉求45件,办结41件,群众满意率91.1%,农村文化礼堂真正起到了温暖群众心的作用。
乡风文明“新阵地”
夜幕降临,平湖市独山港镇运港村文化大礼堂内人头攒动,一部部红色电影正在上映。自礼堂建成以来,运港村以此为载体,定期放映一些教育电影,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大餐。
这边看电影群情踊跃,那边赠石臼传承文明。在平湖市曹桥街道百寿村,村民吴长生把一块大石头赠送给村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原来,这块大石头是旧时用来舂米的石臼,是上世纪30年代吴长生的奶奶传下来的。
“这个石臼好多人上门要收购,我一直没答应,总想着给它安排一个好去处,现在村里有了文化礼堂,我把它捐出来,就是想让下一代知道以前的劳动历史,这也是种传承吧。”吴长生说。
如今,在百寿村农村文化礼堂里,各种上世纪常见的老什物已经不下50件,种田用的、织布用的、盛饭用的等器具各式各样,吸引村民前来参观。在平湖,已有9座文化礼堂建成了乡村记忆馆,如新埭镇鱼圻塘村,以重阳日迎大蜡烛习俗为基础,展示传统民俗文化;林埭镇群丰村以庄桥坟良渚文化和龙文化为主线,挖掘深厚文化底蕴。
去年以来,平湖市以文化礼堂“四季风”活动为载体,做好“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文章。以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了春节祈福迎新、重阳敬老等文明礼仪活动。以星级文明家庭、“最美平湖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为载体,通过道德讲堂、展陈展览、主题报告等形式,积极宣传,树创典型,做好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以民俗闹春、文化消夏、欢歌庆秋、美德暖冬为主题,着力打造具有平湖特色的文明乡风。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实施“文化志愿服务进礼堂”工程,开展名医进村义诊、科技知识进学堂、司法调解进村庄等活动,配备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和村级文化志愿者,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建立村级农村文化礼堂能人资源库,吸收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育一批农村宣传队,挖掘一批草根艺术家,登记一批文化热心人,帮助并参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等文化活动。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并通过配备村级文化管理员、文化干部结对文化礼堂的形式,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指导和帮助。
“梦里水乡几多愁,江南烟雨洗尘忧;灯影桨声留客驻,小楼把盏待雨休。”在平湖,文化礼堂正成为居民一个释放激情、传承乡土文化的大平台,在一个个“精神家园”里找到了心灵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