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广大党员志愿服务居家养老中心—
情暖万家夕阳红
本报记者 袁艳
核心提示:
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金华市金东区将基层党建融入居家养老事业,建立区、镇、村三级党员服务居家养老机制,明确职责、创新载体,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从中了解民情、转变作风、体现价值,让广大老人得益受惠。
“开饭啦!”傍晚5时许,金东区澧浦镇锁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飘来饭菜香,20多位老人围坐3张大圆桌。村里的党员麻志娟麻利地将热腾腾的豆腐、青菜和米饭装在餐盘里,端到每位老人面前。
吃好晚饭,老人们在村办公楼院子里拉家常。年过九旬的陶民华老人边聊天边等家人来接,“这里热闹。孩子们上班时,我一个人在家太闷,他们赶回来烧饭也不方便。”她是村里最长寿的老人,自从村里办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早晨7时多,儿子就送她过来。老人在这里看电视、唠嗑、休憩,中晚餐都在食堂吃。
晚6时多,村妇女主任严桂仙并没有回家吃饭,留在中心打扫卫生,“我是党员,就该多干点。”
目前在金东区,这样的区、镇、村三级党员服务平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有272家,近两万名老人不离乡、不离家、不离亲,在家门口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其中近7000名高龄老人享受日常用餐或送餐服务。
热心帮扶,空巢变暖了
赤松镇山口冯村大仙路97-99号,几间普通的民房很不起眼,但在村里老人心目中,这里是他们温暖的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设在此处,墙上挂着在食堂就餐的老人名单,他们的生日也被标出,每逢生日,村里都细心准备“生日会”。
下午4时多,记者走进村老年食堂。厨师正在准备晚饭,值班的党员章妙英在一旁帮忙,“今天中餐有带鱼、骨头炖萝卜,晚餐是西红柿炒豆腐、南瓜、萝卜肉丸,每餐菜谱都有变化。”因为本周轮到值班服务,章妙英每天一早就和厨师一同到农贸市场采购,回来后照顾老人就餐、陪老人聊天,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
隔壁餐厅,81岁的陈彩莲和84岁的朱桂仙正边看电视边聊天。陈彩莲老伴已过世28年,女儿出嫁,平时独居在家,有时候就冷饭剩菜热一热吃。现在,中晚饭都在食堂吃热菜热饭。“村干部对我们很照顾,像子女一样好。”朱桂仙也连称“党员干部好”,“他们每天都来服务,真贴心。”朱桂仙说,儿子要到田里干活,有时候要午后才回来,现在在食堂每餐花1元钱吃饭,又可口又划算。
村党总支书记方锦华告诉记者:“村里有不少空巢、独居老人,平时生活不便。前几年,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有的老人一碗菜、一锅饭要吃好几天,发馊长毛也舍不得倒掉,大家看不下去,就办起了公益性老年食堂。”现在,村里有60多位老人在这里就餐。食堂对90岁以上老人免费,80岁至89岁的老人每餐付一元,70岁至79岁的老人每餐付两元,更主要的是他们有了谈天解闷的地方,舒心、开朗了。
如今,金东区1.5万多名农村党员,都就近到村居家养老中心担任工作人员,以轮岗值班的形式,做好买菜、送餐、洗衣等日常服务。各村还根据老人需求,设立家政服务、餐饮配送、家电维修、外出陪护等服务岗位,由党员自愿认领,无偿服务。
端茶送饭、嘘寒问暖……党员们把服务落到行动上,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潭头村村民朱伟忠平时跑运输,家里74岁的母亲让他放心不下。自从村里办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他一次性交了全年1440元的伙食费,在外跑生意放心多了。“这里每顿有新鲜饭菜,还有党员热心服务,妈妈很高兴。”朱伟忠说。
诚心服务,感情变深了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别看养老服务中心解决的是老人吃饭、托管的小事,但每位老人牵系着众多亲朋好友,是群众看得见的民生实事。
现在,金东区建立了党员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农村居家养老中心的长效机制,党组织和党员都清楚“去哪服务、怎样服务”。区委常委每人联系1个乡镇,指导乡镇推进居家养老工作,带头组织和参与各项服务;每个机关党组织定点联系一两家农村居家养老中心;乡镇党员干部全部编入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当好工作指导员、民情沟通员、便民服务员和困难帮扶员。
区人社局党支部联系毛里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支部把每月15日定为党员公益活动日。35名党员分成4个党小组,分批到村里服务,洗菜、端饭、陪聊……为老人送去快乐,让党员们增强了服务意识。
“下乡服务与窗口服务不一样,和群众距离更近,也更能了解基层情况。”党员汤旭华回忆,一次他们为90多岁的胡文仙上门办社保卡,因为20多年没有拍过照片,老人特别激动,穿上最喜欢的衣服、摆好姿势、梳了好几次头。这让党员们特别有感触,给老人送社保卡那天,他们特意封塑了一张老人的照片。
如今,42个机关单位党组织、近1300名机关党员,都结合岗位特点发挥所长,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送服务、送温暖。金东区委办党支部的20名党员,不仅常到曹宅镇黄鹤山村养老服务中心送物资、搞卫生,还与20多位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开展结对服务。区计生局及计生指导站的18名党员,走进傅村溪口村、泉源社区等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和体检服务。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最终体现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上。全区党员干部开展服务农村居家养老工作,让党员围着群众转,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满足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认为,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回到群众中,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坐在小板凳上与群众拉家常,真正清楚了群众想什么、要什么、盼什么,拆掉了干群之间的无形之墙,群众也看到了党员干部作风在转变,干群感情加深了。
党员干部的服务实打实,群众也更理解和支持村里工作,曹宅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钱柏顺对此深有体会。不久前,村里要修一条路,需拆迁一户村民的房子。刚开始,这户村民不肯退让,村里的老人们见状,一起帮村干部做工作。由于老人们有威望,几句公道话就把事情解决了。
真心关爱,
风气变好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服务中心建到哪,党员干部的服务就延伸到哪,这股新风吹遍金东各个村庄,带动全社会添砖加瓦。
“村民曹惠媛捐赠10000元、大米20袋,村龙灯会捐赠6000元,村官陈雅丹捐赠大米250公斤……”在山口冯村老年食堂的“爱心榜”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社会各界的每笔捐赠。
方锦华说,村民们看到党员干部尽心尽力照顾老人,深受感动,许多热心人和企业自发捐款捐物,支持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学生村官陈雅丹是乾西乡人,今年刚考上公务员,她买了10袋大米送到老年食堂,“虽然不是本村人,但在村里工作一年半,在平时的服务中与老人结下了感情,以此表达一份心意。”
在各村养老服务中心,都有这样的“爱心榜”,记录来自社会的一份份爱心。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金东区工商联所属商会就集中捐款1000多万元,帮助建设完善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各村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财政保障、社会爱心帮助、村集体投入,确保正常运行。
在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向来矛盾多发,金东区党员通过实际行动服务老人,并凝聚工青妇等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服务,促进了敬老尊老蔚然成风。
各乡镇、机关单位组织有技能、专长的志愿者,建立健康服务队、文艺表演队、防骗宣传队、养老政策咨询服务组等公益服务队伍,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心巡回服务。“点亮微心愿”主题活动也辐射至农村,区机关党员已为440多位老人实现了愿望。
“子女在外挣钱,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希望能过一个热闹的生日。”在微心愿征集中,90岁的王金木道出心愿。机关干部认领后,主动联系老人子女,请他们与机关青年党员、社区70岁以上老人,一起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王金木过了一个热闹的生日。他的子女感动地说:“一直以为在经济上照顾好老人就是孝顺,现在才明白,老人家看重的是感情上的关心,以后一定要多回家看看。”
在多湖街道,浙江金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赞助20万元,帮助建设企业所在的潭头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企业党团员服务分队还每周到中心开展公益服务。
记者近日中午来到潭头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金厦集团的年轻党员周玉萧、施秀秀正为老人盛饭菜。党员厉真深有感触地说,企业党员在服务老人过程中,既增强了服务意识、体现了自身价值,也受到了尊老爱老的教育。“以前总盼着毕业后在外自由工作、生活,通过与老人们的接触,现在自己多了一份对老家父母的牵挂。”来自台州的柳宁说。
■ 专家观点
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当前,老龄化程度加快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金东区倡导党员干部服务农村居家养老,抓住了群众的真实需求。党员是从群众中来的先进分子,党员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不仅在志愿服务、公共服务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出党员先进性,而且传承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带动社会各界向党员看齐,引领社会风气。期待这一探索能扎实推进,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