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一起腐败窝案令人深思—
堕落,始于变味人情
本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何素静 马彩萍
核心提示: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作为这项工作的管理者,仅有30多名正式员工的海宁市安监局,却有两名副科级干部、4名中层干部,因贪腐先后落马。在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矿山企业、烟花爆竹批发单位审批及各类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他们利用手中权力,“成群结队”地走上腐败之路,令人痛心,引人深思。
日前,因涉嫌受贿罪,海宁市安监局原副局长张国辉被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将择日开庭审理。
在此之前,海宁市安监局原副局长卢朱平、行政审批科原科长董明祥、行业监察科原科长陈国荣、监督管理科原副科长董建平4人已被判刑,该局办公室原主任陈新甫涉嫌受贿也已落马,目前在审查起诉中。
海宁市安监局只有30多名员工,为何会有这么多干部落马?
贪欲,
在人情中膨胀
这些官员的落马,始于“人情”往来。
其中卢朱平最为典型。他原本在海宁市广电局任职,2008年调任市安监局副局长,起初主要负责单位内部行政事务,倒也安分守己。2010年,他开始分管行政审批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危化企业经营、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的审批。
变化从此时开始。权力一到手,慢慢的,卢朱平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而董明祥是其中的穿针引线者。因为从事行政审批,企业主的很多事情,如果没有他的“笔头划划”就办不成。所以,他们成了很多企业主“追捧”的对象。
但董明祥的权力并非不受限制,因为卢朱平是他的顶头上司。不少事情,如果卢朱平不点头就办不成。这也是内部监督的一套程序。
经过和董明祥“资源共享”,卢朱平的社交圈扩大了,经常和企业老板们一起吃吃喝喝,出入各种娱乐场所。时间长了,卢朱平开始和这些老板们称兄道弟。既然是“兄弟”,人情往来肯定少不了,卢朱平慢慢也就收下这些人送的“人情”。
在这些人中,沈某是跑动最积极的。他是一家危化企业的老板,2012年初,沈某跳开介绍人董明祥,直接和卢朱平挂上了钩,时不时到卢朱平办公室,送点超市券、加油卡,金额并不大,往往几百上千元。
次数多了,两人越来越熟悉。一次,卢朱平得知沈某准备买辆二手车,因为是“好兄弟”,就随口说了句:“车子买来,先让我开开。”
当然,这种“哥俩好”的表象背后,是沈某看中了卢朱平可以在审批、办证、验收等方面给他帮助。二手车买来后,沈某立即到卢朱平面前“献宝”。卢朱平开了一段时间后,就以2.5万元的价格从沈某手中将车子买走。可付钱时,卢朱平只给了沈某1万元,沈某照样不做声,反而给了卢朱平一张2.5万元的收据。
这件事卢朱平没觉得什么,可看似大方的沈某却记得清清楚楚。卢朱平事发后,他一五一十地“倒”了出来,这也成为卢朱平受贿金额中最大的一笔。卢朱平在法庭上追悔莫及:“其实那时我手头有钱付车款,就是贪小便宜,知道沈某有求于我,想想不给也没关系。”
最后,法院认定, 2010年至2013年,卢朱平利用担任市安监局副局长的职务便利,先后非法收受相关企业负责人以“拜年”等名义送的各种财物共计人民币13.06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
防线,在红包前崩溃
过去,只要一逢春节,卢朱平、董明祥、陈国荣、董建平就会非常忙碌。因为这时候,正是一些被他们监管的单位和个人找借口送人情的好时机。
在这4人中,最活跃、忙碌的是董明祥。“交友广泛”的他,不断收取红包和各种有价券卡,然后分送给其他3人。有些老板和个人也会把红包直接送给这3人。事实上,互相帮忙收受红包,成了4人心照不宣的约定。
卢某是海宁某化工公司负责人。为了和董明祥等人搞好关系,2012年和2013年春节时,他约了董明祥,一见面,卢某递上几个信封,说向他们“拜年”。
这时,董明祥会装模作样地推辞一下,然后收下信封,给自己留一个,其他的信封转交给陈国荣、卢朱平等人。
在送礼者中,金某是一个特殊的人。他是董明祥的亲戚,也是一家矿山公司的老板。2010年和2011年,通过董明祥转交,金某将两个装有1000元现金的红包,分别送到陈国荣和董建平手里,转交红包的地点就在董明祥办公室。
法院最后认定,2006年2月至案发,董明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矿山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及经营户、危险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机构等相关人员所送财物共计14.43万元。
办案人员发现,这些人在收取钱物时,心态是“大家都收,我为什么不收”,普遍认为“收个小礼”,没什么风险,即使被发现也只能算违纪,不会受到法律惩处。结果“温水煮青蛙”,积少成多,他们最终触犯了法律。
而在这种“人情”的背后,是对安全生产漏洞的视而不见。这些人在对被监管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评审验收、事故处理时,即使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由于收了人家的好处,往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泪水,
在高墙内流淌
被查处后,这些受贿者无不流下悔恨的泪水。
在已判刑的4人中,陈国荣受贿9万余元,是受贿数额最少的。如果说其他3人受贿是“守株待兔”,他却是“主动出击”。在海宁,因其恶劣的手法,不少企业主对他评价很差。
在海宁和海盐交界处有一片石山。在地势平坦的海宁,这片石山成了重要的建筑石材来源地,成为很多矿山老板竞相投资的地方。
早在2003年,陈国荣就负责监管石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快,这些矿山老板就发现陈国荣的手法:对不给他“人情”的,检查起来特别认真、仔细,哪怕发现一点小问题,也会严厉处罚,动不动就责令停产,而这是企业最担心的;如果企业给他送了“人情”,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俞某是海宁一家石料公司的股东,因为实在吃不消陈国荣的这种检查方式,想方设法和他搞好关系,不得不以拜年的名义给他送钱。
从2006年起,陈国荣负责烟花爆竹监管工作,以前对付矿山的手法,被他用到对付烟花爆竹非法经营上。2007年至2008年春节期间,陈国荣对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的打击力度很大,一大批烟花爆竹被查获,有些经营户稍有违规,就被他吊销许可证。
到2009年,一些从打击中“反应”过来的经营户开始行动。很快,一个个红包通过不同渠道,辗转落入陈国荣口袋中。收到钱后,他立刻故态复萌,对送了钱的人“放过一马”。
但和对付矿山老板不同的是,陈国荣还收另外的钱:一些具有烟花爆竹批发资格的企业负责人,为打击竞争对手,会给他送来红包,请他加大“查处”力度。这种钱,陈国荣也照收不误。
甚至对查获的部分非法烟花爆竹,陈国荣也不放过,贪心不足的他将此当成礼物,送到丈母娘家。陈国荣的丈母娘留下一些自用后,其余的卖给烟花爆竹经销商。于是,这些有安全隐患的烟花爆竹,再次回流到市场上。
相关人士认为,当前随着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安监系统的权力和责任也越来越大,但相应的监督机制却显滞后和缺乏,权力运行缺乏透明度,为一些心术不正者提供了寻租空间。因此,在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范此类腐败案件再度发生。
■ 专家观点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一些地方频繁且普遍存在的送礼行贿现象,“润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庸俗、功利,从而使难看的脸变得亲切,难进的门变得宽畅,难说的话变得流畅,难办的事变得好办,甚至不该办的事也照办不误。这也使一些干部深陷违法犯罪的泥潭。把权力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暴露在阳光下,是廉政建设,乃至整个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潜规则和腐败将难以存在,至少会受到极大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