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面子何干?
蒋卫阳
蒋卫阳
一位母亲因为手头紧,暑期没有带孩子出去旅游,眼看着假期即将结束,其他孩子都在网上晒出行的“幸福假期”,不能让自己孩子受“委屈”。抱着这种心理,这位母亲想到了制假:找来风景名胜图,用制图软件将自己孩子形象拼贴上去;网购一些异地的工艺品和小吃,权当旅游回来的纪念品……这是杭州一家媒体报道的真实图景。
更有相关媒体的“暑假游学心态调查”显示,近三成受访者之所以送孩子出国游学,仅仅是因为“其他同学都去,自己不去没面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拼子女投入、拼家教的同时,如今,部分家长却又陷入拼游学的烦恼。
其实,不独是游学,当越来越多国人跨出国门去凭海临风或是登高望远,又或是观赏人文、体验社区,总会引起一些人的焦虑感,或者换句话说,是攀比心。只不过,因传统原因,这种攀比心在孩子游学问题上表现得更突出罢了。
说来也是,拜现代科技所赐,如今看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或者是QQ空间吧,尤其是每逢节假日,晒旅游所在地风景,甚至是手机现场图文直播,比比皆是。不过老实说,看多了就会觉得类同,其收获更是在同一层次上的反复。当然,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旅游特别是境外游,在新奇感未消的过程中,夹杂着一些炫耀的成分,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有的国人在境外被讽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原因有多种,但与自身的相关素质不高也密不可分。相信,这种现象伴随着国人文明素质的提高和旅游的日益普及而会逐步得到改变。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种观念是,仅把旅游当作一种可以闲暇消费的主要商品,过于看重对其消费能力的高低,而没有认识到闲暇消费对人自身发展的多重意义。
现代经济学认为,闲暇也是一种收入。马克思称闲暇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为个人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因而也为社会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创造广阔余地的时间”。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劳动力的解放创造了更多条件,也为闲暇提供了更多可能。人的发展应当是一种全面的发展,除了在工作时间劳作外,还应有闲暇时间自由地发展个性。
相应地,闲暇消费也就有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消费活动是不同的,有的人侧重文化方面的消费,有的人则主要从事体育活动,当然,还有人喜爱旅游,等等。闲暇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标志,闲暇消费质量的高低反映了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反过来,合理的闲暇消费也有助于职工有更好的体力和心态甚至眼界来完成本职工作,或是修养身心。
以此来看待旅游,你就不会为想出远门却囊中羞涩而失落,谁说读一本好书就不是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呢?同样,出行的你,也不会光倾慕少数国度的高消费生活,而会扪心自问一下,如果都过上这种生活,一个地球何以承受……
笔者的一位朋友刚从国外回来,在此之前刚在美国东海岸一个大城市的郊外别墅区住了半年。这位朋友说,在当地生活中较难习惯的一个方面就是垃圾处理,平时,垃圾只能一星期处理一次……这位朋友的国外行,属于深度游了,深入更会有新认识,我们现在不也正碰上垃圾处理之困吗?他山之石能借鉴否……这难道不是旅游的另一种收获吗?
如此看来,旅游作为一种闲暇选择,是人的心智完善和身心自由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与面子又有何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