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第二届青奥会

轻松 参与 分享

听运动员聊“我们的青奥会”

  新华社南京8月20日电

  五环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运动员们汇聚古都南京,在这里挥洒激情、建立友谊、交流文化。与奥运会不同,青奥会的氛围更加轻松、活动多样,是为青年人“量身打造”的运动会。

  “这是属于我们的青奥会”——这句在南京青奥会赛场内外使用的高频词句,是如何得到体现的?青奥会给青年运动员们又带来些什么?新华社记者走进赛场、走进青奥村,听运动员们聊聊“我们的青奥会”。

  关键词一:轻松。

  走在青奥村里,不论是走向赛场还是从赛场返回的运动员们,脸上轻松的微笑是他们最明显的标志。“比赛没有太大的压力,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很轻松,既有利于我们赛场的发挥,也让大家快速融合在一起,”澳大利亚田径选手乔丹·恰比告诉记者,“训练间隙,我会去文化小屋逛逛,买点纪念品什么的。我的毛笔字写得不错哦。”

  关键词二:参与。

  在青奥村广场,每天都有不少文化教育活动,让运动员们有更多的平台交流沟通。无论是画面具还是做美食,都让运动员们参与感十足。阿根廷姑娘萨莎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营养小屋学做美食了,“我很喜欢中国的食物,非常美味,种类也很多,所以我也想学习一下。”

  关键词三:自拍。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身先士卒,在开幕式上与运动员和志愿者玩起自拍;诞生青奥会首金的玄武湖畔,巴赫又与运动员们玩起自拍……自拍有多火?无论你在赛场还是青奥村,原地环视一圈总能见到自拍的场景。“这是一种简单、直接又非常亲切的交流方式,”与巴赫自拍过的中国选手袁吕雯说。

  关键词四:学习。

  在18日“与冠军对话”的首场论坛中,记者见到了前一天刚刚为中国队摘得南京青奥会首金的广西女孩蒋惠花。“听完这场对话觉得对自己很有帮助,特别是如何面对低谷和挫折,如何规划自己运动以外的人生发展等,都是运动员必然会经历的问题。听听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们的经验,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很受益。”

  关键词五:分享。

  在青奥会上见面打招呼,最“炫酷”的方式是拿“社交钥匙”互碰一下,在轻轻地碰触中,就可以交换彼此的信息,是简单却又深入的交流。当然,可分享的东西绝不止这一项。交换个青奥徽章,分享了异国风情;交换个手绘面具,分享了不同审美。“这里有很多东西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做,我想我离开南京后会想念这里的。”挪威姑娘索菲·雷瑟宁说。


浙江日报 第二届青奥会 00016 轻松 参与 分享 2014-08-21 3593038 2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