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警辛军波连续三年藏区助学——
爱如阳光洒高原
记者 余勤 通讯员 盛相良
本报杭州8月19日讯 短短两个月内,杭州民间爱心人士募集了棉衣、羊毛衫、运动鞋、文具等价值8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本月初,这些物资已经运送到青海玉树和四川甘孜的高原牧区,陆续送到321名贫困学生的手中。
已在新疆阿克苏援疆8个多月、杭州钱江水上派出所原所长辛军波,是这个民间爱心组织“蓝企鹅后援团”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今年是他连续第3年走入雪域高原,为藏族孩子送上爱心物资。每一次走访,他都会将照片发到微信的朋友圈上,呼吁更多人关注高原上的贫困孩子,伸出援手,用爱心照亮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起点:一次走访
雪山、草地、牧歌……玉树,“纯净得无一丁点杂质”,可真正被外界所关注,还是在2010年“4·14”大地震之后。看到地震之后全国各地对玉树的倾力援助,辛军波深受感动,脑海中顿时有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就是组建一个纯自愿的助学团队,尽力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书籍、文具、衣物等方面的资助。
“几百元钱,甚至一件毛衣、一只文具盒就能让玉树牧区的孩子感到温暖。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伸出援手?”说干就干,让辛军波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就有10多位相识的挚友自愿要求加入。“他们有的生意刚有了一点点起色,有的家庭并不富裕,有的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可他们还是毅然加入了这个团队……”辛军波说。
第一次走访玉树贫困学生时的情景令辛军波难忘:那天,深受高原反应困扰,团队的很多人嘴唇变紫、呼吸急促、头晕脑胀,还流起了鼻血。可大家仍然坚持一早动身,先搭车,再走了近1个小时山路,才赶到扎朵镇正在念一年级的小卓玛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破旧的大帐篷,全家最值钱的只有一头牛。卓玛的母亲早年病逝,一家人靠父亲放牧维持生计。每年的五、六月份,这里会下鹅毛大雪,可卓玛连稍厚一些的衣服都没有。当晚,辛军波辗转难眠,他下定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些贫困孩子。
感召:结对助学
说起结对贫困学生仁增卓玛的经过,辛军波显得特别开心:“她今年刚念初二,个子已经蹿到1米5了。”
地震时,仁增卓玛的父母不幸遇难,是“希望少儿之家”的老师把她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头一年见到卓玛时,她总是抿着嘴不愿意和我们说话。我女儿和她同龄,主动拉她做游戏,鼓励她、开导她。她很喜欢跳舞,歌也唱得不错,一首新歌只要教她一遍,就会唱了。”
让人欣慰的是,随着痛苦的记忆渐渐淡去,加之感受到了更多人的温暖,卓玛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现在,每当学习上或生活上有什么困惑,卓玛都会用QQ与辛军波的女儿交流。辛军波告诉记者,每次收到关于卓玛的信息,一家人都很高兴,因为那是一个孩子对朋友无限的信任和依恋。
相聚:以爱为名
3年过去了,受到辛军波影响的人越来越多。
就在今年赶往玉树的路上,“蓝企鹅后援团”兵分两路,辛军波的妻子郑彩萍自告奋勇去海拔最高的红旗村小学(海拔5100多米)分发爱心物资。虽然因高原反应,发烧达到38℃,可她仍然嘴硬:“我没事!”
40岁的老王是丽水人,现在杭州做羊毛衫生意。每年,援助数百名学生的羊毛衫都是他捐的。这次为了去玉树,他再次把手头的生意丢在一边,发短信给辛军波:“兄弟,钱可以下回再赚,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让辛军波感动的是4位在美留学的大学生。今年暑假勤工俭学,他们把辛苦赚来的7000元钱全部捐了出来,并辗转找到辛军波说:“我们去不了玉树,能不能当义工,帮助打理捐赠物品。”
团里的一位好友打电话给辛军波:“儿子写了一篇作文,叫《高原上的亲戚》,写的就是跟爸爸妈妈去玉树做慈善的事,我看完都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