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温州

醉心古琴书画六十载

——记鹿城区著名艺术家黄德源

  区委报道组 王 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琴教学房内,雅韵弥漫,台上一位古稀长者,执一张古琴,时而神态安详地弹奏着,时而教导着台下的几位学生。那动人的旋律从他指尖流泻而出,沉静而典雅,意境出神入化。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著名艺术家黄德源的古琴教学房采访,一睹名师风采。

  黄德源,1944年出生,温州人,原温州三中退休美术教师。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黄老师精通了3样。

  琴韵留香

  1955年,11岁的黄德源拜我国著名古琴大师徐元白先生及夫人黄雪辉老师学习古琴。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在上海、北京得到老一辈古琴大师张子谦先生和吴景略先生的指导。

  这之后,他致力于推广古琴音乐文化。1980年,他在温州《浙南日报》发表“漫话古琴”一文。1983年,他在“温州之春”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奏古琴,之后在温州电台播录古琴独奏、琴萧合奏及琴歌,他弹奏和改编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赏和好评。

  黃德源几十年抚琴不辍,并致力于古琴的推广和传承。既继承和发展了浙派古琴艺术的细腻、深刻、纯真、质朴,又汲取了其他各派的古琴艺术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古琴演奏风格。他演奏的古琴曲目很多,最为突出有《潇湘》、《梅花》、《渔樵》、《平沙》、《普庵》、《思贤》、《醉鱼》、《鸥鹭》等,并被誉为“黃醉渔”。

  古琴蕴含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历史悠久、极具人文色彩与民族精神的乐器。古琴音乐风格倾向静态的、含蓄的、古淡的、抒情的、典雅的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古琴艺术”正式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当年,黄德源老师分别接受《温州日报》、《温州晚报》的专题采访“黄德源先生的古琴之路”;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专题采访和播出“黄德源先生的古琴艺术”;在“世界温州人大会”的江心屿金秋文化节上,他演奏了琴箫合奏和琴歌。

  古琴曲高和寡,为了创造更好的交流平台,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古琴的熏陶,2008年4月,他牵头成立了温州市古琴协会,并任首届会长。该协会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存、繁荣、发展古琴艺术为宗旨。同年,他参加中国古琴学会理事会并交流演奏古琴及发表论文《浅谈古琴教学》,后发表在《琴棋书画报》上。《也谈普及古琴音乐》一文刊登在浙江《音乐家》杂志上。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温州市学习古琴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并非只有年长者才有闲情逸致弹拨。他培养了大批的古琴学生。2013年7月,黄老师携3位学生赴扬州参加全国古琴比赛,荣获一个银奖二个铜奖。2013年9月8日,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中,与学生同台表演琴箫合奏。他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近这古老而高雅的艺术,让古琴艺术焕发勃勃生机,散发更加迷人的芬芳。

  独醉牡丹

  黄老师的古琴教学房就设在市区智慧谷的鹿城区书画协会内,每周四晚上除了教古琴,他还教学生书画。当晚,黄老师正在教一班学生习作牡丹。

  黄老师以画牡丹出名。他画的牡丹,虽雍容华贵,却无艳俗之感,诗情画意,清新隽永。一节课不到的功夫,他和几位学生都画了一幅牡丹。看到不满意的或有不足的地方,黄老师一一予以补足并评点。

  1959年,黄德源拜“东瓯才子”徐堇侯先生为师学习书画。徐堇侯先生多才多艺,是永嘉画派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近现代温州文人画的代表。黄德源老师说,他的牡丹既师笔于徐堇候先生,后又师承谢印心先生兼习山水。凑巧的是,堇候先生和印心先生均通音律,这使黄老师的琴、画得以兼容并蓄。除了琴和画,他还随陈祖经先生研习书法。

  几十年来,黄老师坚持创作,书画作品在国内外大展赛中频频获奖,多次应邀随中国文化、书画艺术代表团出访西欧、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他的书画作品还入编《中国艺术人才书画展精品集》等。他的毛笔书法作品在国际“正大杯”中国书法篆刻大赛中荣获特别奖,并由中国亚细亚研究院收藏。他在全国优秀师生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他的中国画牡丹作品在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览中荣获金奖。

  黄德源至今不知画了多少幅牡丹,他自觉得意的就不下百幅。他画的牡丹有其个性,喜用水墨来画而不设色,虽素雅却娇媚无比。牡丹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国际高级别的画展,获奖丰硕。他的作品还入围当代文人书画艺术大展赛并荣获金奖,并授予“当代中华文人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如今,他已是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院院士。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7 醉心古琴书画六十载 2014-08-20 浙江日报2014-08-2000018 2 2014年08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