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需“入微”
江帆
日前,嘉兴市南湖区施行由政府出资安装“幸福扶手”和“贴心小凳”,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申请在家中厕所安装扶手和楼道间装上折叠小板凳。这两个免费的惠民项目,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养老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根据全国老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达2亿人。在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当代中国,如何更好地开展养老工作,是政府当仁不让的责任。
中国传统“家本位”思想影响非常深远,“养老送终”的观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根深蒂固。计划生育加快了“四二一”家庭模式的出现,家庭的基本单位开始原子化,家庭养老的诉求逐渐开始与社会现实脱节。据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19.7张,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既符合传统观念,又契合时代背景的折中点。目前,虽然全国大多数省市已将社区居家养老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并将养老服务补贴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但一些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支出的依据不是需要,而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付能力。
施行社区居家养老需要政府牵头推行一系列惠民工程,解决老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指数。有时候这些惠民工程并不需要“大手笔”,“多”投入不如“巧”投入。替老人在家中的厕所里安装上一把扶手的贴心举动,比逢年过节去老人家中慰问来得更为实用。养老支出需要投入在“刀刃上”,心思要花到老人们最需要的地方去。
推行社区居家养老,关注的点应该是老人们的具体需求。老人晚年行动不便,晚上又经常起夜,在厕所中安装扶手可以切实方便老人行动,避免摔倒事故发生。一些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老人上下楼行动不便,在楼梯间安装折叠板凳,可以让老人暂作休息。政府这些惠民举措虽然投入不大,但可谓体贴入微。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指点江山”,不如深入到老人们的生活中去,看看他们真正缺少什么。送一日三餐、修家用电器、定时清扫屋子,甚至是陪着聊天,这些看起来非常小的日常琐事,却往往是老人们真正的需求所在。惠民工程要做到老人们的心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