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邵家渡街道恢复农村广播
“民生小喇叭”助力治水
记者 翁浩浩
市委报道组 陶晓庆 陈耿
本报讯 农村小广播,曾给很多人留下难忘的回忆。如今,走在临海市邵家渡街道的田间地头,仍能时常听到久违而富有磁性的广播声,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民生小喇叭”。在推进“五水共治”过程中,“民生小喇叭”走进百家千户,在潜移默化中激活治水的民间力量。
近日,在邵家渡街道大路章村,记者感受了一回“民生小喇叭”。中午时分,休闲广场边,伴随悠扬的音乐,高音喇叭里传出富有韵味的乡土话。几名村民悠闲地坐在靠椅上,一边听广播,一边相互交流。“广播是在说琅坑溪邵家渡段的变化。以前,琅坑溪又黑又臭,街道党员干部带着村民清理垃圾、整治污水,河水又清起来了!”村民为记者当起了“翻译”。
大路章村党支部书记章维长说,村里一共装了4只喇叭,每周一和周五中午11时、傍晚5时播半小时,碰到有“五水共治”和台风汛期等重要信息则及时插播。
“民生小喇叭”还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助推器。前段时间,村里铺设污水管道,有一户村民不愿意安装污水管,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都没结果。后来,村里通过广播,发布家家户户主动要求安装污水管道的消息,还请村民来讲截污纳管的好处。没过几天,该户村民就主动找村干部要求装污水管。
说到“民生小喇叭”,邵家渡街道党工委书记项慧明讲了个小故事:3月初,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清理河道。正当大家埋头捡垃圾时,一名村民当着他们的面,将一整袋垃圾倒进河畔草丛里。党员干部上前制止,对方却说“我几十年来都是这样倒垃圾的”。
“治水不能光靠政府一头热,还得发动群众参与治水。”项慧明说。邵家渡街道就想到广播这一宣传平台。半个月后,该街道44个行政村陆续开启已关停10余年的村级广播,主要栏目就叫“治水之声”。
为让“五水共治”深入人心,邵家渡街道专门请当地农民艺人,把治水的相关政策法规,用快板、顺口溜等方式表达,通过“民生小喇叭”让群众广泛知晓。“五水共治堵源头,不能马虎走过场,是否长期变清河,全靠大家来维护……”农民艺人宋万军编写10余篇治水快板,成为“民生小喇叭”最受村民喜欢的节目之一。
喇叭虽小,作用却大。枧桥董村最新确立一条村规民约,规定乱倒一次垃圾罚50元钱,正是“民生小喇叭”促成的。长20余米、宽5米的塘门头河流经村子,以前村民经常往河道里乱扔垃圾。街道大力清理河道垃圾,并建设污水管和化粪池。同时,该村通过小喇叭曝光一些不文明行为,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最终立了新规,河道环境也随之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