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行牵手小村庄
——永康探索新型“银农合作模式”调查
本报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夏水夫 叶宁
种田、种地、创业、盖房……走在创富路上的浙江农民,对资金的渴求日益强烈。然而,由于抵押难、担保难、信用环境缺失等原因,要获得银行贷款并不容易,对于低收入农户,更是难上加难。
就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阶层和群体及广大低收入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的金融改革目标之时,一项被称作“农村金融自治”新尝试,被引入到永康许多农村,成为村民自治的一项新内容。通过金融自治,农民贷款不找“行长”,找“村长”,能否贷款,先村集体商量决定,不再是银行说了算,为普惠金融最大的服务群体——农民获得了便捷、实惠的基础金融服务。
农民贷款找“村长”
“图纸村里帮助设计,工程队也村里帮助请,这次新农村建设机会难得,一定要把房子造起来。”看了一眼自家破旧不堪的泥房子,永康市龙山镇梅陇村村民陈新咬咬牙对父亲说,“我多打份工,再累一点也没关系。”
“你有决心是好,但你看设计的房子这么好,那需要多少钱?我们的积蓄连起步资金都不够。”看着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陈新父亲叹气说,“我们6年前就批下宅基地了,现在还闲置着。”
提到钱,父子俩都沉默了。
正当他们再次感到失望时,永康农村悄然开展的农村金融自治贷款新模式,为像他们这样有着创富意愿,并且辛勤工作的村民点燃了希望。一年多前,农行永康支行联手永康一些农村开展了这一贷款模式试点。双方约定,将信贷初审权限放到村级自治组织(村两委),实现自我审核、管理。村民贷款不是通过抵押担保,直接向银行申请,而是在村里自由组合5位联保村民后,向村委申请,由村委审核和公示,最后再提交银行审核,完成贷款。
农行永康支行行长吕晓东将其概括为农村金融“六自治”,即农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助、用款自律、还款自由、守信自励。“金融自治将村民的个人信用、金融需求纳入村集体民主自治体系,增加村经济自主权。”吕晓东介绍说,“农行对村两委提交上来的贷款申请,做最后真实性审核之后,最快提交申请当天就可放款。”
梅陇村就是农村金融自治试点村之一。因为家里有四个劳力工作赚钱,还款有保障,陈新顺利找到了5位联保村民,并通过了村两委审核和村民公示,经农行审核后,很快获得10万元贷款。筹足起步资金,如今,陈新家的新房已经动工,一家人感到生活更有奔头。
农村金融自治这种模式得到了村民欢迎。“什么时候我们村也开展金融自治贷款?”看到附近村村民喜滋滋领到贷款,受到“金融启蒙”的村民向村委表达了朴实的愿望。经过一年试点探索,截至目前,当地已有89个金融自治村,小额贷款授信户数从59户扩大到2000多户,发放小额农贷2.7亿元。
“农民是人口基数最大的一个群体,永康要实现全面小康,农民必须富起来,农村金融自治模式为金融阳光洒向农民找到了突破口,践行了依靠群众办金融,办好金融为群众的普惠原则。”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表示,“永康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这类普惠金融创新及在全市推广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以惠及更多阶层和群体及广大低收入人群,希望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普惠金融创新中来。”
银行“鱼与熊掌”兼得
作为普惠金融突破口,农村金融自治不是作秀,需要真正让农民得实惠;而作为银行,做普惠不是救济,有效益,才可持续。鱼与熊掌难题拷问着普惠金融工作者的智慧。
“农村金融自治的真谛在于让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老百姓能够真正地公平地获取基本金融服务权。”农行永康支行副行长吕连星介绍说,“农村金融自治具备了贷款灵活、利息低廉、办理简便等特点,无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延伸,还是贷款手续、利率方面,都体现了普惠。”
农村金融自治开展到哪里,银行自助设备就延伸到哪里。去年下半年,地处偏僻的水果专业村——永康市花街镇方村也开展了金融自治,开通了惠农通助农取款设备,结束了离最近银行网点15里路的历史,让这些从没想过自己能从银行贷款种果树的村民足不出村,就有机会贷到款。
“农业效益不高,利息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方村村主任陈海峰说,金融自治贷款以月息6.5厘优惠利率计息,此外还考虑到农民用款季节性、临时性强特点,采用按天计息,一次授信后,村民可以通过设在村里的自助设备,随借随还,循环使用,减少资金闲置成本。“这相当于兜里多了随时可用的钱。”
农村金融自治帮助方村开启了新的发展路程。以前没钱更新的老品种、老果树被新品种、新果树代替了。一条崭新的水果走廊初具规模。“过去别村水果论个卖,我们论筐卖,如今不用再眼馋他们了。”村民陈天根说出了果农的好心情。
不过,当前经济形势不好,担保链风险时有发生,也有人担心,以村民自治、农户联保为核心的农村金融自治,会不会重蹈覆辙?还有一些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会不会造成金融权利的滥用,导致道德风险?
“农民贷款户多、面广、额小,导致可贷农户难选、放贷额度难定、贷款用途难管、管理成本难降、银行风险难控等信息不对称问题。”吕晓东表示,若干年前,农行曾在农村市场栽过跟头,因为粗放管理,导致不良贷款急剧上升,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农村金融自治从授信额度、试点村选择、服务农户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方案,以防范风险。
在授信额度上,农村金融自治进行总量控制,每户不超过30万。根据农户测算和一年多试点情况来看,这个额度符合永康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农户都具备偿还能力,不会导致担保链风险,贷款能有效起到助农增收作用。对于金融自治试点村选择,注重村自治结构是否合法、完善,村两委的公信力和向心力是否强。此外,村民的人品和信用等信息都列入信用评估范畴。“目的就是让诚实守信、勤劳肯干的村民都有尊严地获得金融服务。”吕晓东说。
经严格筛选出的89个村试点,到目前,没有一例贷款发生逾期或违约问题。农行永康分行发现,依靠群众开展农村金融自治,恰好发挥了村委和村民最了解村民人品和信用、最详细了解贷款用途、最能掌控农村物权、最能及时识别贷款风险的作用,破解了农民贷款信息不对称难题。
村民村庄换新颜
“信用值万金”,农村金融自治将农户在村内的人品、信用、个人能力、家庭和睦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融资的社会资本,让许多从未贷过款的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了守信的真实作用。
生平头一回一次性拿到10万元钱,方村许多村民手都有些颤抖。“一定不会失信,否则不仅自己在村里抬不起头,还会影响其他村民。”村民陈天真对村委说。在永康最早试行农村金融自治的龙山镇桥一村,贷款没到期,许多村民早已经迫不及待筹钱,还贷了。
农村的诚信氛围渐显,农行永康支行因势利导,在农村金融自治中推行“守信自励”制度,将利率优惠、优先安排信用额度等政策与自治村的自治情况挂钩。“对于在签约期没有出现违约的村,在下次签约时将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并调低贷款利率水平。”该行个人金融部经理金连起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通过推广农村金融自治模式,不仅有助于农村信用环境改善,还为农村带来多重杠杆效应:村两委服务能力和经济自主权增强了;村委村民相互更信任了;村庄更和谐稳定。
龙山镇桥一村是首个试点农村金融自治的村庄。试点之初,银行给村里的整村授信额度有限,报名贷款的农户却很多,村两委商议决定“三让步”原则,即村干部让步,村干部兄弟姐妹让步,富裕户让步,把钱留给最需要致富的困难户。
“我也想要贷款。”就在筛选首批贷款农户时,村里一位个体户提出申请,让桥一村村两委气氛一下子凝结了。大家都知道,这位村民年轻时犯过错误,有不良记录,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估计也没有村民愿意与其互保。
但是这位村民改过自新后,工作非常努力,上进心强,而且创业过程十分需要资金。桥一村村支书朱文哲和村委们看在眼里。“不能落下这样的村民!”经过讨论,朱文哲和村委带头和他组成互保小组,并列入首批贷款推荐名单。“这是我人生第一笔贷款,感谢金融自治给我追梦的机遇。”拿到10万元贷款,这位村民难抑激动。
新农村建设中,农房拆迁安置是大难题,尤其是住房困难户资金来源难上加难。在整村改造过程中,梅陇村村委决定将有限的信贷资源优先分配给住房困难群众,使全村旧村改造顺利推进。
宽敞明亮的小洋房、宽阔洁净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曾经的破烂梅陇村如今成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目前已经在建106栋新房,第二批农房也即将开始建设,估计再过两年,全村村民都能住上舒适的新家园。”梅陇村支委朱元龙说。
一笔贷款改变了一个村。在梅陇村村口的一家棋牌室,记者了解到,看着生意好不了,棋牌室已经改成了便利店。老板娘说,原先打牌的村民都变了个人似的。“以前村里的大小棋牌室麻将声声,闲着无事的村民聚集着打牌、搓麻将。”朱元龙解释说,“现在所有的棋牌室一天到晚这里空空荡荡,大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信用贷款,都忙着谋发展,游手好闲只会被全村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