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机关企业腾出场地,跳舞大妈立约自律
文明广场舞努力不扰民
本报宁波8月17日电
记者 周松华
区委报道组 毛一波
如今,广场舞越来越火,除了中老年人,许多年轻白领也积极参与其中。然而,由于广场舞扰民事件频发,反对声也从未平息。
今年6月,宁波海曙区发布了全市首份《广场舞文明公约》,按照“约定区域、约定时段、约定音量”等3个方面,对所有在公共场所举行的文体活动进行规范。
眼下,文明公约已实行了一个多月,效果怎样?广场舞的扰民之争如何化解?记者为你一探究竟。
机关大楼传乐声
傍晚,海曙区联北社区居民陈敏敏走进了离家不远的白云街道办事处,与她同行的,还有社区里另外十几名妇女。不过,她们可不是为了办事,而是去跳舞的。
在办公楼二楼,白云街道专门为这些跳舞爱好者准备了一间排练厅。推门而入,约100平方米的房间宽敞明亮,安装了木质地板,还配备了空调、舞蹈镜和音响等。
对于这块场地,大家都非常满意。陈阿姨一边调试着音响,一边介绍说,她们这支舞蹈队成立好多年了,由于小区里跳舞场地有限,她们一直四处“打游击”,今天到公园,明天去广场,曾经也因为扰民被人投诉,很是憋屈。可自从搬进了机关办公楼,问题迎刃而解,就连刮风下雨也都能正常跳舞了。
说话间,队员们到齐了,陈阿姨打开音响,时尚动感的音乐充溢了整个房间。由于是下班时间,大楼里无人办公,这里距离小区也有一段路,因此队员们跳得分外放松。
这么好的跳舞场地,从哪里来?白云街道副主任吴鹤立向记者透露,这里原先是街道招商中心的办公室。前段时间,街道调整办公用房,腾出来这块空间。居民只需提前预约,就能免费使用。“如今,预约这块场地的广场舞团队有五六支,每天晚上的活动都排满了。我们正加紧装修另外几间腾空的办公室,打算一并提供给街道文艺团队、社会公益组织使用。”
“想让广场舞不扰民,首先得解决场地问题。”海曙区文明办主任周照宇介绍说,海曙区是宁波的老城区,老小区数量众多,但缺少配套的锻炼活动场地。为此,海曙区在文明立约的同时,也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场地,引导广场舞爱好者进入单位场地活动,尽量减少扰民现象。
通过多方协调,如今在海曙,已有近200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向广场舞爱好者敞开大门。
时间次序作调整
场地固定了,接下来,就是协调广场舞的时间与音量问题。
晚上7时,华灯初上,许多小区居民刚回家准备晚饭。可在联南社区中心广场上,广场舞已近尾声,团队负责人徐月花正忙着整理音响、道具,准备移交场地。
“阿姨,你们的广场舞跳完了?”记者有些不解地问。
“是啊,马上结束,接下去是打羽毛球和太极拳。”徐月花回答道。
她介绍说,联南社区不大,只有这一块公共活动场地,过去各支活动队经常为了使用场地而发生矛盾,结果音响越开越响,居民们很有意见。为了协调此事,前不久街道和社区专门将各支活动队负责人喊到了一起座谈,并按照海曙区《广场舞文明公约》的要求,将各队伍活动时间、次序重新分配。
说着,徐阿姨递给记者一张社区广场舞时间表:“你看,早晨5时至6时半,多数居民还在休息,只进行音量较小的羽毛球、太极拳等健身活动,6时30分以后,居民们陆续起床,才开始跳健身操;晚上恰恰相反,18时至19时30分,是晚饭时间,广场舞尽管热闹却不会扰民,19时30分以后,居民要开始学习、休息,就安排太极拳、羽毛球等活动,可以让小区重回宁静。”
“这样的设计安排,既解决了各支活动队轮流使用场地的问题,又遵循了居民的作息规律,比较科学合理。”在场围观的小区居民如是评价。
另外,为了控制广场舞音量,达到文明公约的要求,各支广场舞队伍各显神通。在海曙区安泰社区,原先播放广场舞音乐的音响,已穿上用硬纸板、泡沫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隔音服”,不仅声音传播更具方向性,音量也明显变轻。“基本上不会往高处传向居民楼了。”小区广场舞负责人保证。
长效管理建机制
为便于长效管理,海曙区还将辖区内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团队逐一登记,落实场地和负责人。据统计,目前已有200多支广场舞团队登记入册。
周照宇表示,下一步,各街道和城管部门将对广场舞加大文明宣传和监管力度,并不定时在公园、广场等场地巡逻,一旦发现有居民违反时间、音量等文明约定的,会及时进行劝阻。若屡劝不听,有关部门还将约谈团队负责人,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海曙区仍在积极争取更多的活动场地。目前,海曙区文化馆的器乐排练厅、音乐舞蹈排练厅、艺术培训教室、多功能排练厅等场所,都已向社会免费开放,市民只需办好手续,便可在每周一至周五的固定时间里借用这些场所。另一处大型的公益性场所海曙区文体中心,也将于9月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