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旅游浙江

文章导航

江南之南 最忆是丽水

  文/仇欢

  如黛群山中纵横交错,八百里瓯江川流不息。秀美丽水,以青山为底色,秀水为线条,用细腻笔触勾勒出这块江南深处的秘境。

  这是一个被绿装裹着的世界,淡雅的山水风光,风趣的畲族风情,让这个有着“浙南林海”美誉的地方,得到无数旅行者的赞叹,独特的文化内涵,给人更多遐想。

  若问起对丽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答案里最多的就是“自然”。无论是青山间郁葱的森林、淳朴的田园,还是“醉”人的氧气,一切都来源于自然赋予的真山真水。

  越来越多久居都市的人们,来到江南之南寻找好空气,“洗肺”、“氧吧”、“清新游”成为了丽水旅游的新标签。

  今年夏日,一场结合丽水当地独特的自然山水、人文风情及特有的生态文化内涵的旅游盛宴——2014避暑戏水旅游季正在进行着。这是一次丽水旅游的深度展示,深挖生态旅游休闲养生文化特色,着力诠释“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文化内核。

  秀山丽水,孕育盎然生机;养生福地,涌动发展热潮。丽水坚守“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元素与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加速提升了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丽水旅游品质。

身在其中,清凉何处来

  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丽水秀美壮丽的山水,让她仿佛独立于世外,这是一方远离喧嚣、纯净心灵的土地,一切都显得弥足珍贵。令人不由感叹道,“在丽水旅游,更像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2012年底,丽水遂昌高坪乡一场“好空气”拍卖会成为业界焦点,吸引了数百名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旅游采购商,他们抢购的是丽水的风景、美食和农家乐服务,最后以底价的3倍多成交。自此,当地的避暑床位一床难得。

  今年6月末,以“畅游纯净丽水、乐享天然瓯江”为主题的“2014中国·丽水避暑戏水旅游季”拉开大幕。作为瓯江、钱塘江、闽江、椒江、飞云江和赛江六大水系的源头,此次,丽水主打“清凉”旅游品牌。目前,历时3个月的旅游季活动已过大半,吸引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酷爱“清凉”的人们。

  体验慢生活,享受自然风。在秀山丽水的乡野阡陌间,林荫小道中,潺潺溪谷底,无处不清凉。

  这是两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当全国许多城市纷纷为雾霾烦恼时,地处浙江西南的丽水,却成为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10位的唯一内陆低海拔城市。据监测,丽水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3000个。如今,丽水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发展山区生态经济,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品牌,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1%。

  不久前,中国气象学会重点对度假气候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寒冷指数以及森林覆盖率、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空气天数、物种丰度指数、国家4A级生态景区数量等9项生态气候指数作了分析,并把丽水与国内28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进行了详细对比,最后授予丽水“中国气候养生之乡”称号,养生福地就此有了气象论据。

  中科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认为,丽水气候综合指数和“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最为接近,气候宜人,适合养生休闲。

  中国老年学学会的专家也对丽水赞不绝口,丽水是一个美丽、宜居、长寿的好地方。来到丽水,生命将不仅可以拓宽宽度,还可以延长长度。

把心放下,魅力文化游

  人在江南之南,游在丽水,可感知千年文脉,领略自然禀赋,厚重历史与多彩生态的交织,给予游者丰富的体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山丽水孕育了璀璨的地域文化——瓯江文化,凝聚了山水的精、气、神。行走在丽水,你还可以感受到丽水摄影、巴比松油画、畲族歌舞、华侨文化、黄帝文化、廊桥文化、木制玩具、茶文化、名人文化等独特的魅力。

  丽水还是一个传统工艺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博物馆,拥有“中国剑瓷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中国摄影之乡”、“中国廊桥之乡”等诸多美誉。龙泉剑瓷文化、青田石雕文化、庆元香菇文化、遂昌良渚黑陶文化、遂昌牡丹亭文化等多姿多彩的传统工艺与地方文化,无不承载着历史积淀的厚重,使丽水旅游散发巨大魅力。

  青瓷、宝剑、石雕,是丽水三宝。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自古烧造青瓷。以青瓷为主题的披云青瓷文化园,演绎龙泉青瓷一千多年历史,结合青瓷制作、游客体验互动、艺术欣赏,是龙泉最具特色的青瓷文化展示平台。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龙泉宝剑,为中国宝剑历史创造了无数辉煌篇章。游客走进龙泉宝剑博物馆,仿佛走进一个欧冶遗风主题公园、一座文化广场。

  丽水三宝之一的青田石雕,令海内外石雕文化人士赞叹不已。笔者随“美丽中国行”采风团步入青田石雕博物馆,石雕大师点石成金的高超技艺,令石头也变得或婀娜多姿或气势恢宏或婉约精致,让人目不暇接,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和能工巧匠的巧夺天工。

  19世纪,法国巴黎城外,枫丹白露森林入口处,巴比松小村。森林、河滩、帆影、老屋、悠闲的农人,一帮厌倦都市活动和学院派的画家来此定居,以写实手法表现原始森林、溪流、帆影,形成“巴比松画派”,生命的内在力量在自然的郊外被唤醒。

  180多年后的今天,丽水郊外,依旧是森林、河滩、老屋和悠闲的农人。晨雾给山水蒙上轻纱,滤去尘间的喧嚣。20多位画家从各地迁居而来,崇尚自然写实的巴比松画派,在丽水找到了生活摹本。

  此地名叫古堰画乡。总有一群背着画板、拿着画笔的作画人,扼守着老街口的千年古樟、各个老街巷口以及飘着轻雾、帆影点点的渡口。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这里的山清水美就吸引了不少艺术家来写生拍照。而随着越来越高的游客访问量,2005年,丽水开始建设由通济堰、瓯江风光、巴比松油画等元素整合而成的“古堰画乡”景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

  历史与风景相映,文化与生态交融,持续释放着丽水的无限魅力!

美好生活,旅游更富民

  对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旅游首先是一种引领。

  曾经受到区位、交通、土地诸多要素制约的丽水,在浙江工业化飞速发展时期,一度成为浙江这一全国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丽水生态旅游优势的不断发挥,当年的“劣势”转化成了突出优势,以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也转化成了富民强市、转型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把旅游培育成丽水的第一支柱产业,我们正逢其时。”丽水市委主要领导说,“丽水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乡村旅游就是生态经济重要抓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就是要把农产品做成旅游产品,把乡村环境做成乡村景观,把农民生活做成民宿元素。”

  把生态旅游作为丽水第一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把乡村旅游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大推手,这是丽水最具智慧的理念和决策。“农家乐综合体”是丽水市率先提出农家乐向乡村旅游转型的新探索。而且其尝试只是丽水“举全市之力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侧面。

  近年来,遂昌高频率地出现在公众眼前,让曾经不起眼的小山村,走出了一条遂昌乡村旅游的道路,并引领了乡村休闲旅游时尚。随着遂昌乡村旅游的崛起,龙泉、缙云、云和等地也纷纷走出各自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龙泉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呈现出了“快发展、大发展”的良好势头。“五一”小长假期间,38个农家乐特色村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4.455万元。这些可喜成绩得益于龙泉农家乐旅游发展景区化的理念。据悉,龙泉将各村庄按照景区概念打造,融入传统文化,增加人文气息,全力打造成为乡村特色鲜明的高山避暑型旅游村庄。

  “今年,缙云乡村旅游将破题、发展、提升,利用新农村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成果,发挥仙都景区的强大带动作用,实现全面破题。通过‘三五九旅’形成燎原之势,迅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缙云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小顺村是云和当地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该村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依托云和湖、瓯江区域的有利生态条件,在山水间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今年初,浙江卫视的《人生第一次》拍摄首站地云和坑根村也正试行发展精品民宿。

  “丽水乡村旅游产品非常丰富。发展核心是让农民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帮助农民把好东西卖个好价钱,要让农产品远离农药,让农村乡野环境景观化,让农耕文化发扬光大,让农民乐在其中、富在其中。”丽水市委主要领导点出了未来丽水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08 江南之南 最忆是丽水 2014-08-18 浙江日报2014-08-1800007;浙江日报2014-08-1800008;浙江日报2014-08-1800009;浙江日报2014-08-1800013;浙江日报2014-08-1800011;浙江日报2014-08-1800018 2 2014年08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