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在杭省市级公立医院发布综合改革后首个三月数据

医改百日 变化几何

  本报杭州8月14日讯

  记者 童桦

  今天,记者从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我省自今年4月1日启动的在杭省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产生首个三月数据(2014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过去3个月中,这一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以破除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便捷公众看病为目的的综合改革,步子是否迈得稳当?

  循着这些数字,记者走访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省中医院和省肿瘤医院,一睹医改进行时。

  药费降,劳务升:

  倒逼医院收入结构转型

  长期以来,药品利润一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此产生的医务人员乱开药、多开药、开贵药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

  我省在此次医改中推行的“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状。据浙医二院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6月,该院每门诊人次药品费下降了2.36%,每住院人次药品费则下降了13.85%。“我院的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已经降至35.04%,实现了医改的目标。”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介绍道。

  药品(除中药饮片)原价进、原价出,给患者以极大实惠。“这符合医改精神,医改要求医院在零差价销售药品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的价格,我院在过去3个月中的手术例数同比增长14.13%,住院手术同比增长9.61%,这一部分的收入基本可以抵消药品原有的利润。”王建安说,尽管手术费用在提升,但当中很大一部分可由医保结算,“所以患者总体均次就诊费用并没有增加。”

  药费降、劳务升,不仅是浙医二院,许多医院在一进一出之间悄然改变着自身收入结构,并为医院机制转型打好伏笔。

  浙医一院为加快推进医改,完善了奖金分配制度,重点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和“优绩优酬”。

  在病床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浙医一院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合理高效检查及缩短检查等待时间。病人入院前要完成术前检查,缩短入院后手术等待时间。B超检查后医生可马上在电脑上查到检查结果,拍摄X光片、CT及核磁共振后,医生也可以迅速在电脑上看到图像。

  “一系列举措,有效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加快了床位周转,满足了更多患者住院。”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说。

  “我们已成立专家和预防组,每个月都会对所有医务人员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省中医院院长吕斌说,医院在过去3个月内的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已下降6%,达到40%,“这都归功于医院对西药使用的监控流程,如果某种药开具剂量突然增高,医院会立刻停药并约谈供药方,杜绝一切影响‘药品零差率’实施的因素。”

  “和综合性省级公立医院相比,本院医改后的收入结构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但医疗服务收入上升和药品比率下降的趋势已经出现。”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分析说,一方面,手术、化疗、放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所以总体结构是稳定的,不会变化过于明显;但医改后,像肺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的费用有所提高,更能体现医务工作者做高难度手术的价值,也补偿了一部分因为药品零差率带来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医改中,各大在杭省级公立医院都迎来了就诊高潮。如邵逸夫医院在过去3个月中的门诊和住院诊查、治疗、手术、护理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省中医院的住院人次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7%。“之所以医院还能以手术收入大致抵消药品原有利润,是因为医院工作量有大幅度的提升。”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的话,代表了许多省级公立医院的普遍现象。

  “如果工作量出现下降趋势,在杭省级公立医院就会出现亏空。”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医保政策如何进一步完善?医院如何利用本次医改真正找到自身发展方向?政府相关部门又该如何补偿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这些问题,都亟待思考。

  补短缺,设新岗:

  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

  本次医改要求医院调整自身收入结构,目的是为了推进各大医院自身以及医院之间的资源科学配置,以达到优化自身管理系统和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就诊体验,从而缓解“看病难”问题。

  在这方面,几家在杭省级公立医院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本次医改,外科手术提升了费用,但内科医生和药剂师却没有通过医改体现他们应有的劳动价值,或者,他们的职业空间又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邵逸夫医院将临床药师的人数增加至9名。

  省中医院则在引进专家上做足功夫。该院引进胃肠外科专家程向东,使得医院胃肠外科手术量增长30%左右,同样引进人才的眼科,其手术量也增长40%左右。吕斌说:“这是一次医院间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时本院也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流程,一是和省邮政管理局协商进行全省送药服务,二是对13个名中医工作室各自增设5位医务人员以提高就诊效率,三是开设西医门诊释放诊疗资源。”

  床位一直紧张的省肿瘤医院则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今年4月30日,该院开设门诊化疗以服务日渐增加的患者。

  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利民介绍,医生诊断后,对那些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少,符合在门诊化疗指征的患者,都会建议在门诊进行化疗。“患者不用拎着大包小包排队住院,就可以通过医生给出的指定时间段和化疗方案来门诊进行化疗。”朱利民说,这一方法不但缩短了患者等待就医的时间,也减少了患者住院时的床位费、级别护理费和诊疗费。

  浙医一院推动医改的同时,也加大了医院的协作,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景宁县人民医院、三门县人民医院已经成为浙医一院的托管医院。“医院在医疗资源下沉中一直坚持人员到位、待遇到位和学科建设到位。”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说,医院已经下派11位专家常驻景宁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辐射到了周边的云和、庆元、青田、遂昌等地,吸引了一批周边地区病人前来就诊。

  而日渐成熟的信息化平台也受到更多公众的青睐。据省卫计委数据统计,今年4月至6月,注册浙江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进行就诊的用户累计达到30余万人次,预约总量为近150万人次,预约成功率为75%左右。平台总注册用户近300万人次。

  强培训,重制度:

  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制度

  在本次医改中,每一家在杭省级公立医院都根据自身特色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而对于医改下一阶段即将推出的基层首诊,各位院长也谈了自身的看法以及医院将要履行的职责。

  “国内并不缺医生,主要是高水平的医生不多,这种现象在基层更为普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基层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心。”王建安认为,只有将患者的初诊权交给合格放心的医生,基层首诊才能真正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基层医生多为全科医生,“如果对全科医生培养得当,他们可以以一当十。”

  和他抱有相同观点的还有蔡秀军。“对基层全科医生进行培训,一直是邵逸夫医院在做的事情。”他说,医院目前和江干区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正在分批对其培训。

  “目前,基层全科医生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看片能力上有所欠缺,如果对某些患者的病症无从判断,可以将片子交给我们进行诊断从而减少疏漏。”蔡秀军认为,只有省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紧密合作,患者才能更信任即将推出的基层首诊制度。

  日前,省卫计委已就即将推出的《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向全社会征求公开意见。毛伟敏在谈到这一方案时建议说,希望肿瘤患者不要纳入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中。

  “肿瘤患者的首次治疗很重要,而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并没有肿瘤专科,对肿瘤的判断能力不强,患者容易被误诊而影响救治。”毛伟敏说,省肿瘤医院目前正在对各个对口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临床诊断和手术的经验,希望能在基层首诊中将肿瘤区别对待。”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医改百日 变化几何 2014-08-15 3586091 2 2014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