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馆昨公布13份侵华日军在浙细菌战档案
斑斑血泪 罪证如山
编者按:历史需要铭记,警钟必须长鸣!为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纪念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省档案馆择要公布了馆藏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以还原最真切的历史,激励今人,警示未来。
记者 丁谨之
本报杭州8月13日讯 “于上年十月二日发现死鼠五只,以后每日发现大批死鼠,八日起,暴死居民二人。”泛黄的纸页、磨毛的边角、工整的字迹,这些沉淀了岁月的旧档案,记录了上世纪侵华日军在我省实施细菌战的累累罪行。
今天上午,浙江省档案馆公布了13份侵华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档案。其中,包括往来文电类档案8件,疫情报告类档案5件。这批档案的形成时间为1939年至1944年,集中反映了日军利用飞机撒播细菌和浙江受日军细菌武器攻击后,大规模爆发鼠疫的情形。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个月后,浙江遭入侵,年底,省会杭州沦陷。1941年4月、1942年5月,日军相继发动宁绍战役、浙赣战役,占领浙江大部。侵浙期间,日军大规模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多次在宁波、金华、衢州等地播撒鼠疫、霍乱、炭疽等病菌,导致这些疾病大规模发生和流行。尤其是鼠疫,在全省形成了宁波疫区、浙赣铁路沿线疫区、浙南疫区,其中以衢州和浙南为重灾区。
“日本是1925年日内瓦协议的签署国,协议明确规定‘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袁成毅表示,日军发动细菌战用心险恶。由于细菌武器具有隐蔽性强、杀伤力大、持续性强的特征,导致了无辜平民的巨大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在日军的细菌战中,浙江省共死亡6万人,不同程度受伤达30余万人。
省档案馆馆藏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相关的档案达数百件,包括关于日军飞机在浙江撒播细菌情况的往来电报、卫生官员和专家视察疫区的情况报告、病例和空投物检验报告、各县疫情月度统计表等,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史实。“我们这次选取的13份档案,最为直接地反映了日军在浙实施细菌战的史实。”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说,这次公布档案的形式与以往不同,不再进行节录,改为全文公布,更为客观、全面地展现了历史档案的原始状态。
13份牛皮信封中的档案,记载了同胞的斑斑血泪。如今,将它们公诸于众,价值何在?袁成毅告诉记者,日军细菌战的留存档案十分匮乏,因绝大部分都在日军战败后被毁,现存于世的多为受害者口述记录和日本战犯在军事法庭上的供述。此次公开的档案涉及当时政府的多部门来往公文,是对日军发动细菌战证据的有力补充,可与已有的历史材料互证。
“侵华期间,日军在我国多地实施细菌战,浙江是受害最严重的省份,波及地域涵盖7个市、近30个县。”韩李敏说,希望能借此机会让社会公众系统、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同时也铭记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