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大医精诚爱无疆

——浙江省中山医院“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纪实

  曾福泉

  8月9日上午8时,磐安县中医院里熙熙攘攘,前来看病的群众比平时多了许多。一位患者说,自己天不亮就出发,走了几十里山路才赶到县城。吸引人们前来的,是浙江省中山医院和浙江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省城名医专家送健康大型义诊。除县中医院义诊点外,专家们还组成小分队,前往冷水、尖山、岩前等3个乡镇卫生院坐诊。同时,还在县卫生局举办了两场健康讲座。省中山医院自去年10月与磐安县人民政府合作办医、全面托管磐安县中医院以来,派出12名专家常驻磐安,指导医院管理,参与学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合作将近一年之际,姚新苗院长带领医院8个科室40名高级职称医护人员来到这座山区小城,为患者带来深挚的关怀。整个上午,共有约1200名患者接受了义诊。在甲状腺科诊室门外,患者们排起了长队。“县中医院的甲状腺科,就是在省中山医院专家指导下创建起来的,他们在磐安期间,和不少患者成了老朋友。”在推拿科,人人都想体验省城专家的手艺,医生们虽然汗如雨下,仍然乐呵呵地为每一位慕名而来的乡亲服务。“经大夫这一捏,可真舒服啊。”一位老奶奶高兴地说。在偏远的尖山镇卫生院,专家们在几个小时内施行了10余例小针刀手术,让乡亲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魅力。医护尽心竭力、任劳任怨,患者交口称赞、面容满意,义诊现场这种动人的场面,是省中山医院近年来深化医改“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专家团队来到磐安县中医院常驻后,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不断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技术“下沉”的同时,管理也跟着沉下去。在当地医护人员眼中,省中山医院的常驻专家们到得早,走得迟,是医院的“劳动模范”;指导同道不遗余力,倾囊相授,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好老师;业务能力强,是学科专科的领头羊。

  姚新苗说:“我们要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开展一对一师带徒工作,将医院的医疗技术、管理手段和文化理念传下去、留下来。”此前,省中山医院已与永嘉县政府正式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并挂牌永嘉县中医院为“浙江名中医馆永嘉分馆”,成为我省名中医高地向基层辐射的首个签约项目。省中山医院还定期向西湖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专家指导门诊、参与会诊,与拱墅区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老年康复病区、名医馆、双向转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实行战略性合作,并在笕桥医院、米市巷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远程会诊,不断加强医院间的协作……历六十载春秋,发轫于一间小小中医门诊部的省中山医院,始终坚持“求是、求本、诚信、创新”的办医宗旨,如今已成为拥有2个院区、5个博士培养点、13个硕士培养点,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作为浙江省首批中医“名院”项目建设单位,医院立足“小而精”的发展战略,重视学科建设和专科发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等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优势。更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目前开设的椎间盘诊疗中心,整合了骨伤、针灸、推拿、康复、影像、麻醉等优势学科力量,创新了医学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为每一位病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回访,提供长期跟踪服务。蓬勃的发展态势,铸就中医名院的金色平台,院内设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全国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临床实践基地、浙江省中、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培训基地、浙江省针灸推拿国际培训中心等多个医疗、教学、科研机构。这就是浙江省中山医院,她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给患者以无私的荫蔽,守望着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大医精诚爱无疆 2014-08-14 浙江日报2014-08-1400011 2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