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嘉善群众文化试水市场化——

辣妈宝贝有了文化品牌

  记者 李茸 见习记者 江帆

  通讯员 刘文书 张文燕 周问韬

  本报讯 不久前,嘉善县天凝镇洪溪社区出现了一家特别的服装店:洪溪辣妈宝贝。“这是我们辣妈宝贝自己的服装品牌”,看到走进店里的客人,身为“辣妈宝贝”成员的周青连忙上去招呼起来……如今,嘉善越来越多的文艺团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走向市场,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有效途径。

  “以前跳跳排舞就好了,后来就不够看啦,要经常排新舞蹈。”“辣妈宝贝”的负责人陈俐勤说。2007年成立至今,这群普通农妇组成的“辣妈宝贝”去过上海、北京等地表演,上过各大卫视和央视,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为了保证水平,每天晚上,“辣妈宝贝”们在各自结束一天的辛勤工作后,总要聚在村里借来的排练室里,练练舞蹈基本工,排一下新舞蹈。而每隔一段时间她们就要请人来编排新的舞蹈,并制作相应的音乐和服装,还会派队员去上海等地学习。

  “大家的眼睛都很毒的,稍微跳得差一点,或者总是老一套,要被人说的。”陈俐勤说。

  “我们前一阵排了3支舞蹈,服装费加上请舞蹈老师的费用花了3万元。6月、7月两个月出去演出了10场,每场的化妆费、交通费、餐费等加起来3000元左右,经费真是捉襟见肘。”陈俐勤随便一算,就觉得很头痛。

  名气大了,来邀请“辣妈宝贝”演出的组织也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是公益性的,比如各种地方上组织的比赛,还有一些慰问演出。一年下来,“辣妈宝贝”的直接支出需要十几万元,只能找企业“化缘”。

  据不完全统计,魏塘街道大大小小的团队参加各种演出,一年超过100场,且一年比一年多。前年,魏塘街道为此支出10万元,财政压力颇大。

  魏塘街道宣传委员吴舒羽坦言,以前队伍少、活动少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但现在单纯靠政府每年组织各种活动,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演出质量,已经远远不够了。

  从去年9月开始,浙江嘉善开华实业有限公司与魏塘街道签订协议,魏塘街道的文艺团队统一冠名为魏塘开华艺术团,这家企业每年赞助6万元。

  该公司总经理陈晓萍说,街道的文艺活动非常丰富,公司现在非常注重文化,双方一拍即合。现在大半年过去了,公司觉得这钱花得很值。

  有了资金支持,魏塘街道的文艺活动更加丰富了。戏曲队负责人瞿炽萍说,前两年一说参加活动总要想到资金问题,遇到太费钱的,只能忍痛割爱。现在不一样了,今年到现在为止,参加的演出20多场,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一倍。

  比起拉商业赞助,“辣妈宝贝”们更愿意自力更生。去年,“辣妈宝贝”们成立浙江嘉善辣妈宝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注册“洪溪辣妈宝贝”商标。今年5月,她们租了两间门面,开起了服装店,用的就是自己的品牌。除了卖衣服,“辣妈宝贝”们还提供演出服出租等业务。

  此外,“辣妈宝贝”还与一家养老院达成了初步协议,由她们承包养老院的所有文艺演出,包括演出、舞台效果、音响、主持等。

  陈俐勤说,她以前也找企业拉过赞助,她更希望和企业能从赞助变成合作,她们为企业提供舞蹈培训、文化演出。

  而罗星街道则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演出,通过市场竞争,甄选优秀的文化团队和节目,并建立群众参与的考核监督机制,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大云镇在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把具有村级特色的十字绣作为主打品牌,并将其发展成为村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文化发展的初期的确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当这种‘原始积累’逐渐完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之后,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实现‘以文养文’。”陈晓萍认为,“这不仅是文化大发展的‘加速器’,更是文化产业化发展题中应有之义。‘试水’的背后正是嘉善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益尝试。”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辣妈宝贝有了文化品牌 2014-08-14 3585291 2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