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大毕业生回乡种田——
抛荒田有了当家人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陈佳莹) 空山新雨后,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青马村的田地里,嫩绿的晚稻苗悠哉地生长在水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晚稻的主人是一个务农4年的大学生农民,而稻田是由他向附近农民“要来的”。
黝黑的皮肤、粘了泥渍的T恤和牛仔裤……眼前这位28岁的壮实小伙叫唐海峰,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水管,冲洗着刚耕完地的拖拉机。“4台烘干机44万元,两台拖拉机22万元,收割机11万元,插秧机最贵,一台要144800元……”算起自家的农机价格,唐海峰如数家珍。
今年,利用这些“大家伙”们的机械化优势,唐海峰想出了“一举三得”的好法子。一直以来,青马村的许多农户都不愿意种晚稻,家里没有成套农机,如果为种这两三亩地去租农机,又要不少租金,要是靠人工种植,一天雇三四个壮劳力更是笔不小的开支,费时费力还不划算,所以大伙儿都选择让地空置着。而对于唐海峰来说,家里已经购置了农机,多种几百亩晚稻并不费力。“何不把农民不愿种的晚稻田要过来呢!”唐海峰一拍脑袋,麻利地行动了起来。
今年初,唐海峰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把村里近百农户零散的200多亩地整合了起来,在种早稻时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农药,以及收割、烘干和售卖的全套服务。唐海峰没有其他要求,只希望农户在收完早稻后把闲置的土地让给他来种植晚稻。
提到这么做的收益,唐海峰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为农户200多亩地提供服务的投入成本是每亩200元,自己种晚稻的生产成本也约为200元,而晚稻收割后,每亩能获得1200多元的收益,刨去成本,每亩利润近800元。“我们新青马农场的机械化程度高,种晚稻的成本自然就低,这么一来,我能有收益,其他农户又能够享受我的免费服务,原本闲置着的土地也能用起来,一举三得。”唐海峰得意地说,“农户们也觉得划算,都挺乐意的。”
如今,这个勤快聪明的小伙子,一个人运作着自家的农场和“要来”的200多亩地,什么时候雇人,什么时候播种,怎么调试农机,他都协调得井井有条。“大学里学的就是农业,我特别喜欢待在田里,没事就到自家的地里绕一圈,边走边琢磨。”他憨笑着说。
“前面那个小山包也是我管的,种了果树,杨梅、枇杷都有。”比划着自家的“领地”,唐海峰憧憬起今年的收获:“我们还养着泥鳅呢,等年底这些晚稻一收割,这一年能有上百万元的收益,辛苦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