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天下

受灾群众安置基本实现“五有”

  据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11日电 “我们一家人一顶帐篷,吃饭是大锅饭,还发了矿泉水、方便面和糕点,看病可以去医疗点。”在鲁甸县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村民唐天虎对记者说。

  记者11日在灾区采访获悉,目前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五有”,即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可以看病之所,同时仍有一些偏远村寨救灾物资紧缺。

  “目前,调运到灾区的救灾物资基本充足。”云南省民政厅厅长段丽元说,地震发生后,民政部门迅速启动救灾物资调运机制,采取部队车辆运输、部队官兵搬运、警车开道、专人护送的方式,源源不断向灾区调运救灾物资。截至10日,已有71743顶帐篷、1万盏应急灯、1200件彩条布、3.95万床棉被、6.6万件大衣、2.5万套衣服、2万套折叠床、1万条睡袋等物资运抵灾区。

  灾区采取直升机空投、组织部队官兵和志愿者搬运、摩托车分段倒运、人背马驮等方法,尽快把救灾物资送达到受灾村组。截至10日,地震灾区累计发放帐篷42732顶、衣服7.9万件(套)、折叠床1.5万张、大米700余吨、矿泉水13万多件,实现了地震烈度9度、8度范围内受灾人口救灾物资全覆盖。

  “现在重点是调整结构、查缺补漏,根据各个村社物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运发放物资,需要什么就送什么。”云南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白涌介绍,受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目前一些偏远村寨救灾物资仍然紧缺,存在一顶帐篷住十多个人、食物和矿泉水缺乏的情况,这个问题正在想方设法解决。

  截至10日17时,地震造成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安置11.66万人,分散安置11.31万人。目前,灾区设立集中安置点342个,实行社区化管理,配套设立了社区工作站、医务室、警务室。

  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决定,对紧急转移安置人员按照每人每天25元发放10天应急生活补助,按照每人每天15元发放3个月过渡安置补助,对遇难者家属按照每名遇难者2万元发放抚慰金。目前正在陆续发放。

  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介绍,地震发生后,国家卫计委、云南省卫生厅及重庆、四川等地派出大批医疗专家支援地震灾区,包括骨科、胸外科、颅脑外科,还有心理干预等领域的专家,灾区所需要的医疗专家力量有保障。目前,有25名伤员转到昆明医治,32名伤员转到四川宜宾,还有800多名伤员在灾区市县医院接受治疗,部分伤员已经治愈出院。

  记者11日在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现场看到,作为堰塞湖应急排险重要举措之一的8米深泄流槽经过多日施工目前已基本成形。

  地震造成牛栏江红石岩两岸山体发生塌方形成大型堰塞湖,堰塞体位于红石岩水电站取水坝下游600米,堰塞湖库容2.6亿立方米,堰塞体方量约1200万立方米。为降低溃堰风险,武警水电官兵自8月7日起在堰塞体顶部开挖底宽5米、深8米、坡比1∶1.5的泄流槽,以及时引流。

  记者从负责排险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了解到,截至10日22时,堰塞湖蓄水量约5200万方,较10日15时上升0.09米,距堰顶最低处39.43米。堰顶泄流槽施工已投入350余名兵力、80余台各类机械。

  现场负责具体排险作业的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总队长范天印告诉记者,截至11日13时左右,为开挖泄流槽,已清理了约8万立方米土石,还剩余约2万立方米需要清理,目前施工进度已接近8米的泄流槽计划深度。

  据了解,当前堰塞湖排险作业在交通与物资供应方面已基本没有问题,官兵24小时轮流作业,预计可以在8月12日的预期时间完成泄流槽的挖掘任务。


浙江日报 天下 00005 受灾群众安置基本实现“五有” 2014-08-12 3582228 2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