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清水育出品牌鱼

开化、龙游发展洁水渔业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卢艳

  本报讯 一个在钱江源头,一个依傍龙游水库,却都以水为基础,发展起洁水渔业。以水兴渔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水清了,鱼的品质自然好;品质好的鱼,也能为当地创造更大的价值,与自然和谐相处,取其优势发展生态渔业,换来的,正是治水与产业的双赢。

  水清鱼价能翻番

  见到方应钦时,他正在自己的鱼池边忙碌。在开化县长虹乡星河村,方应钦拥有3500多平方米的养殖基地,这里养的,正是鼎鼎有名的开化清水鱼。

  方应钦是长虹乡库坑村的村民,在他的记忆里,村里的农户门前屋后都会挖一个池塘引山泉养鱼,每逢中秋才能一品这鱼的美味,这是一年中最好的“补品”,吃过之后就要准备收割稻谷了。据县志记载,开化这种养鱼的方式从明代已有之,以石块做基底,不露出任何水泥质地,最重要的是,流水坑塘的水,全部取自开化山溪,600年来,这样的场景在开化山区依然常见。

  在外创业,却觉得吃到的鱼始终不够美味,何不把自己觉得好吃的鱼推广开去?2008年,方应钦决定回到家乡,开始养殖和销售清水鱼。从养殖技术培训开始埋头苦学,现在,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清水鱼注册品牌“碧家河”,并在杭州新农都开出了一家开化清水鱼专卖店,好产品打出新市场,门店每天的销售量在250斤左右。

  开化清水鱼背部溜黑、肚皮亮白,肉质鲜嫩,这样的品质,源于对养殖池塘的标准建立,更倚仗着开化清澈的山水资源。方应钦说,清水鱼的每个鱼塘面积在30到50平方米,一个平方米的饲养密度在10到12斤左右,小规模的养殖反而产量较高,池塘内壁全部采用石质,也是为了杜绝水泥等材质让鱼沾染上土腥味儿,上流水的水质必须在II类以上,塘中残渣也要通过定期打捞或搭养素有“清道夫”之称的鲤鱼、鲫鱼等进行清洁,排放的水也要保持在II类以上。

  由零散农户养殖到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运作,开化的清水鱼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成为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去年全年,方应钦清水鱼门店的销售收入超过150万元。除了养殖,他也自己育苗,还从西坑村、高田坑村等村里的养殖户手中收购清水鱼,碧家河水库是他天然的暂养点。

  “开化人注重生态保持,这山水也终将回馈这里的人民。”方应钦说,市面上的草鱼,批发价在每斤6元左右,他从农户手中收购的价格从来没低于过15块,最高能到20块,就算只是在家门口零散养殖,也能有数千元的收益。

  劳动强度小、技术易学,又能在家门口操作,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清水鱼的队伍中来。2009年以来,开化县水利局重新修订了清水鱼的技术标准,县财政每年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开坑塘的标准化养殖和开化清水鱼的品牌建设、产品推介等,现在,全县255个行政村近半地方都有清水鱼养殖,从业农民达到4800多户,去年,开化清水鱼的年产量为1700吨,创造了5100多万元的产值和2400多万元的利润。

  清水鱼欢腾,是自然赋予山区源头人的一份厚礼。

  水库畅游“龙之鱼”

  翁旭东和鱼的缘分,源自一个“美丽的错误”。最开始,他经营家里的米厂,没想到,有次购进的稻谷里混入二成小麦,四处兜售卖不掉时,他听说小麦碾碎喂鱼效果不错,2002年,他和朋友承包了鱼塘,入了养鱼这一行。

  “那时候养鱼,猪粪、鸡粪、小麦都往水里丢,水肥了产量高,鱼也长得快。”翁旭东是龙游县湖镇镇星火村人,他回忆说,这样的养殖模式,随着大家对生态的重视渐渐不入流,到2009年他想再扩大养殖规模,看上了老虎洞水库。

  老虎洞水库提供龙游县岑山村的生活用水和部分灌溉用水,前些年,因为水库承包人养鱼,水质惨不忍睹,流到村里的水又脏又臭,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拒绝让拉着猪粪的车上行。到2010年,承包期限到了,接手这个水库的人,就是翁旭东,而他能获得承包权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承诺在老虎洞水库的养殖将是洁水养殖。

  承包期是8年。一开始,翁旭东投入了大量的草鱼、花白鲢等4种鱼类,由于水库水体本身富营养化程度很高,亩产量依然有1000多斤。随着水库水质逐步恢复,如今的老虎洞水库已恢复了青山碧水的容颜,还引来不少观光客,岑山村的人也主动找到翁旭东,把他的承包期延长到20年。

  去年,县里的渔政站也找到翁旭东,希望他能把洁水养殖的经验再度运用到其他水库。“这是横山镇的八石畈水库,”翁旭东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去考察时,水里蓝藻特别多,我投放了2.5万公斤的花白鲢鱼苗,这种鱼爱吃浮游生物,我还调配了生物制剂来清除蓝藻。”到现在,八石畈水库已经完成改造、蓄水。

  粗放型的养殖逐步被淘汰,洁水养殖成了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注点。今年3月,龙游发布通告:全县所有水库、山塘及池塘、田挖塘一律不得投放猪粪、鸡鸭粪和化肥等污染物,全县的113座小型以上水库、619座山塘将全面推行洁水养殖。以沐尘水库、三爪垄水库、老虎洞水库、八石畈水库为洁水渔业示范点,龙游带着注册品牌“龙之鱼”踏上了探索之路,理想化的洁水养殖亩产将降至每亩每年50斤以下。

  提前走上洁水养殖路的翁旭东,自己的洁水养殖面积已超过2000亩,与他人合伙面积也有4000多亩,他自己育苗、做销售,产品直接供应全县各酒店,每隔二三天,他就要往杭州拉上1000到1800斤鱼。养殖密度小,亩产低,生长周期也多在2年以上,这样的效益能和从前比吗?“现在养鱼,可不是一味追求产量的年代了,品质好的鱼才能卖出好价!”翁旭东说,常规养殖的鱼现在的批发价多在每斤6.4元到6.5元,而清水鱼的价格却能卖到每斤10元到12元,规格越大的清水鱼,价格越好。

  水质达标和鱼的品质,将成为“龙之鱼”的双重标准。“我们在西门菜市场开了一家门店,播放“龙之鱼”的宣传片,现在每个月还有2到3万斤的鱼要运往上海。”龙游县水库管理局局长季礼康说,“龙之鱼”现在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规模化程度还不够。现在,龙游全县正在推广水库经营权的流转,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探索以公司化运营模式来实施水库洁水、洁水养殖,引导更多人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共同运作“龙之鱼”品牌。目前,全县已收回小二型以上水库20座,计划到年底前回收38座。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清水育出品牌鱼 2014-08-12 3560517 2 2014年08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