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灾区:希望与挑战
据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10日电
崔元磊 白旭 刘景洋
王全富已经几天没怎么吃饭了。邻居们说,他现在经常默默看着自己家已经坍塌的土坯房,有时候嘴里还念叨着:“现在咋办啊!”
他13岁和11岁的两个儿子在此次云南鲁甸地震中不幸遇难,这一悲剧几乎断绝了这位39岁农民生活的整个希望。
地震发生时,王全富在地里干活,而他的两个儿子由15岁的大女儿带着在厨房里准备晚饭。三个孩子还没来得及跑出屋子,就被倒下的房顶埋在废墟之下。
王全富昨天刚和正在巧家县医院接受治疗的女儿通了电话,得知她受伤的眼睛已经好多了,不过目前不能遇强光,“但腰杆儿还疼。”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自理。他还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供养。
王全富的大嫂65岁的李美芝告诉记者,王全富大女儿很早就不上学了,家里想的就是把这两个儿子早日供出来,而王全富的妻子早在10年前就改嫁了。
周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浦恩跃这几天正在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受灾户,尤其是像王全富这样的重灾户。他坦陈,灾后的生活将会非常艰难。
据浦恩跃介绍,整个村去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才700多元,周家坪差不多是最后开始部分转种花椒等经济作物的村。而花椒的种植,至少要等3年到4年之后才可能会有所收获。
村里面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如果开车去周家坪,得在出发前打电话问一下住在路边的村民,是否有车从对面经过,因为山路太窄,无法错车。
当被问到灾后重建最大的困难时,浦恩跃说,首要任务还是修好路。
在周家坪参与抗震救灾的武警8751部队部队长余万林说,部队在地震当天进来的时候,道路行进非常艰难,再加上下雨,一脚踩下去烂泥快没到膝盖。后来先遣部队连背包都扔一边不要了,争分夺秒进到村里查看受灾情况。
周家坪村5.2平方公里的面积内,3040多村民散落居住在海拔从1214米到2080米范围内的大山上。浦恩跃说,借这次地震灾后重建的机会,想在大山中找到一大块平地,将村民集中安置,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这样方便管理,有了事情大家也好照应”。任务很艰难,但是他还是决定这么做。
他的信心,恐怕是来自救灾过程中军民干部的密切配合。“不等不靠不看”是村干部给村民们下达的自救方针。灾后村里90%以上的青壮年都在开展自救活动,在武警官兵的指导下,运送和搭建帐篷。余万林将自己手机里的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上,一个灾民安置点,一帮小孩在帮忙切菜、做饭。
信心的另一个来源,或许是村民们的心态。记者在走访周家坪村的过程中看到,有村民或背着竹篓或骑着摩托车,陆续从救灾物资发放点将米、油、棉被等运回家。一路上,村民见到浦恩跃都热情地打招呼,还有人叫他到家吃午饭。
周家坪村一共有20个组,肖龙复是其中一个组的组长。这位精瘦干练皮肤黝黑的汉子见到记者有点激动,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这是我第二次流眼泪了。看到大家这样,我难受,压力挺大的”,肖龙复说。据身旁的村民讲,上一次肖组长是地震后在全组人面前哭的,危房处理、财物抢救、物资发放,这些天的各项工作让他有点身心俱疲。
“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知道,我知道”,说完,肖龙复狠狠地吸了两口手上的土制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