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绍兴推广良种良法兴农富民

请泥鳅耕地 养青虾除虫

  记者 周智敏 见习记者 陈佳莹

  本报讯 1亩田,净收益5000多元!这个收益,让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农民许国明十分开心。他承包370多亩田,一年口袋里可多100多万元。

  许国明高产的奥秘,在于他独特的“稻—虾—鳅”轮作法。在稻穗弯弯、一片金黄的田头,许国明向记者介绍他的“良法”:“早稻插种后,我在每亩田中放养7000多条泥鳅;早稻收割后,每亩放养5万余尾青虾。我请泥鳅‘耕地’,长期保持农田松软;请青虾‘除虫’,不打农药照样没有害虫;泥鳅、河虾的排泄物又是上好肥料,不用施肥庄稼也长得很旺!”更让许国明高兴的是,这种共生关系,将原先每亩田1000多元的收益,一下子提升至5000多元。

  在绍兴,许国明式的农民很多。绍兴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全市着力推行种植制度创新,从单纯种稻,向稻虾轮作、稻鱼共生、稻菜轮作等新的种植方法“升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对农业而言,光有“良法”不够,还需要“良种”作保证。“种子好与不好,效益相差也是呈倍数的!” 在绍兴市滨海新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王铁飞,对此体会最深。同样是南美白对虾,普通种苗养殖后,成活率仅20%左右,而优质虾苗成活率高达75%左右,每亩收益能比普通种苗提高六到七倍。今年,王铁飞与湛江国联水产公司联手,在滨海新城建造了8个育虾车间。4月份,首批6亿尾的优质虾苗,已供应到绍兴和萧山养殖户手中。

  不光南美白对虾,水稻、蔬菜也一样。绍兴市种子管理站负责人介绍,通过广泛引种、连片示范、现场观摩及良种补贴等,目前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已达98%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则达到100%。

  被绍兴人称为“良器”的蔬菜大棚、水产大棚、农业生产设施等,在兴农富民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虞区盖北镇推广葡萄大棚种植技术,使得葡萄的品质大为提高,过去每公斤卖一元五角的葡萄,现在卖到了十五六元。

  正是由于采用了集良种、良器、良法于一体的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绍兴市农业生产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请泥鳅耕地 养青虾除虫 2014-08-10 3562370 2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