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耕读传家”今犹在——

浦江:翰墨飘香诗意浓

  本报浦江8月8日电

  记者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杨远航

  今天早晨,摘完8亩菜园的黄瓜、辣椒和茄子,浦江檀溪镇寺前村65岁老农陈仕林,便回家吟诗写字了。“犁锄唱出春耕曲,犹是寻芳到水田。几度辛劳流血汗,此生悟道也当然。”他吟的这首《务农乐》,是他的得意之作。

  离老陈家不远的前吴乡,77岁的于崇熙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编撰完成《前吴乡志》。前吴的孩子们读着前人往事,又拿起毛笔,作画吟诗。

  在浦江,这样且耕且读的例子有许多。虽同受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但是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县,耕读传家的老传统并未断层,诗书画俱有传人。不断层的密码在哪里?记者进行了走访解密。

  一群人的热爱

  月泉吟社办公楼在书画街上。

  月泉吟社是元代初时,浦江人吴渭、方凤等人创办的,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社之一。八九百年来,这个吟社依然活跃着。

  我们到时,副社长江东放正忙着整理张文德老先生的书信。89岁的张先生,有着浦江文化“活字典”之称,曾先后编成了《浦江县志》、《宋濂全集》等多本浦江文史书籍。

  “张老师在浦江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我这些书信整理好了,能方便后来人研究。”江东放说道。眼前微胖的中年人,今年50岁,曾叱咤商界。5年前返乡后,便投入了浦江文化挖掘、传承中,“这是血液里的东西,逃不开,也丢不去。”

  这些年,他资助出版了《浦江文化志稿》、《浦阳历朝诗录》等多本书籍。连月泉吟社这间办公楼,也是他个人出资租用的,专门供诗友、书友、画友们创作聚会。

  离月泉吟社不远,周必强正在手把手地教孩子写字。他的书画室里,今年共收了40位小徒弟,大的十六七岁,小的才上一年级。

  周必强原是位地地道道的浦江农民。因为年轻时爱好书法,勤学苦练,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2008年时,他在书画街里租了店面,开门收徒。

  “这些孩子是喜欢书法才到我这里来的。浦江有趣的就是,代代都有爱好书画的人。”周必强说。练了5年毛笔的朱康宝,字体漂亮,多次参赛获奖。13岁的小娃说:“书法可以静心,所以我喜欢。”

  走在书画街上,从每个门面里窥视,都能看到五六个、七八个孩子正在拿着毛笔写着、画着。这里的学习、传承从未中断过。

  两个村的承续

  要解密浦江耕读传承,必须去礼张村和嵩溪村。

  礼张村,在浦江仙华山脚下,是“中国十大书画村”之一。自宋代张姓族人在此安家,书画就没有离开过他们的传统。上世纪,由潘天寿先生倡导的白社国画研究会,最初的五位成员中有3位浦江人,其中张书旂、张振礼就是礼张人。

  午后进村,四周静谥。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发现都有书画挂在堂中,有些人家正在练习书画。张春涛老人就是。83岁的他,16岁时喜欢上齐白石的虾,多年来就没有中断过。

  “最近有点忙,月底礼张村书画展要在县美术馆开展,我要帮助收集作品;晚上,书画班的孩子要等我授课,我就中午自己画几笔。”老张说。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知从何时起,礼张村就有这样的传统。每年寒暑假,村中的子弟都要集中练字、练画。老张已经当了20多年的启蒙老师了。

  放下锄头会画画的村子,把法国人李沫感也吸引过来当邻居。她的中国丈夫缪国庆说,在他们夫妇的引荐下,老张和礼张许多人的书画都已经卖向全球各地了。

  礼张会画,嵩溪尚诗。自清朝康熙年间,嵩溪诗社创办以来,代代相传至清嘉庆年间,历时120多年。而因战火中断,到1986年重阳节,又恢复为嵩溪学社。这样的起折不断,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

  如今的嵩溪学社,有会员 70多人。他们或是农妇,或是打工者,或是种地的,但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在繁忙的劳作之余,吟诗唱和。

  47岁的邵陆甫,就是嵩溪人。他身高不过1.4米,并未让他失去心里的追求,每个月学社回村活动是他最快乐的时光。“精神追求是超过贫贱富贵的,而只会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邵陆甫说。

  一个县的坚守

  夜幕下,书画街上喧闹了许多,来来回回,都是书友、画友约会鉴赏的。邵陆甫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就会到同村的徐小甘、徐引璋他们店里,探诗说画,自在怡然。

  这条长120米左右的书画街,建成于1994年。街道两旁,密集地布置着各式各样的书画廊(店)、书画装裱店,吴茀之纪念馆、浦江美术馆、方增先书画碑刻院等一批名人书画场馆位列左右。

  “书画街像个大磁场,吸引着众多共同爱好的人;年复一年,熏陶着浦江人。”浦江县文化局局长徐方镇说,浦江这些年书画人才辈出,仅国家级书法和美术会员就有35人。单个县有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实属罕见。另外,一年一次的书画展销周、三年一次的书画节,吸引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书画家、文化界名人和客商参与其中,燃烧着人们的书画热情。

  与书画相比,诗歌更需功力、底蕴。2002年,浦江县从娃娃抓起,开始校园诗教。2010年,又把诗教工作引进校园,拓展到“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次年又举办首届农民赛诗会,把诗友的热情迅速点燃。诗社、诗人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截至目前,农民赛诗会已经举办了四届,全县的诗社也发展到13家,社员1200多人。浦江也被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

  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钱海乐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诗、书、画这些汇集着传统文脉精髓的载体,愉悦着浦江人的心灵,美化着浦江人的人生。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浦江:翰墨飘香诗意浓 2014-08-09 浙江日报2014-08-0900007 2 2014年08月09日 星期六